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除了上述五年一贯、注重实践的专业教育外,还具有学制灵活、立足地方、就业率高的特点。
(1)灵活的学制。
高职院校的入学条件是初中毕业生,但普通高中毕业后也可以转入高职院校四年级。同样,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可以参加普通大学(四年制)或短期大学(两年制)的入学考试,也可以毕业后转入本科(一般为长冈、丰桥技术科学大学或国立大学工程学院)三年级。1991年以后,高职院校毕业生可获得“准学士”称号,并升入同年在各大学开设的“专科”继续学习。大专毕业后,可获得与四年制大学相同的“学士”称号,并具有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具体见图3-1。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后,可选择进入本科院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如果你成功完成五年的课程,你可以获得“准学士”学位,你可以选择进入大专或“大专”继续完成本科学业;大专毕业后,你也可以申请研究生继续深造。
事实上,高职院校(本科)毕业后,很多学生选择升学或转学继续学习。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年度《学校基础调查》的结果,1991年以后,进入高职院校和四年制国立大学(三年级转学)的毕业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例如,根据2011年版《文部科学统计》的统计,2008年10、160名毕业生中,有4、306人选择升学,占毕业生总数的42.38%.其中,1、605人升入专科,2、701人升入大学。
大多数进入大专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进入研究生院深造的毕业生也有所增加。2001年以来,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详见图3-2。这一事实表明,高职院校的灵活学制为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最终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机会。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发挥其“小而精”的特点,根据工业和社会需要及时进行制度改革的能力[10]例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职院校增加了商船(1967年)、1975年以后,电子信息(1975年)等学科进一步开放了学科领域,并在原五年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年制大专。在全球职业教育趋于高等化的背景下,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独特的三维交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自由连接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灵活体系。
(2)鲜明的地方特色。
目前,日本58所高职院校中,有51所属于独立行政法人国立高职院校。此外,几乎所有的县(相当于中国省)行政单位都有一所或多所高职院校。与其他专科院校或四年制私立大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全国分布相对均衡,基于地方和服务地方也是日本高职院校的重要特点之一。
首先,从招生考试方法的角度来看,所有国立高职院校同时采用同一套试卷进行全国统一考试。由于高校考场均设在学校,这一措施大大缓解了大量地方学生涌向个别大城市的现象。此外,一些地方公立高职院校还将申请资格限制为当地(省级行政单位)居民。通过上述制度设计,有效避免了学生对大城市的过度集中,从而保证了当地高校的学生数量。此外,在当地公立学校举行高考的当天,高职院校通常会召集已录用的学生聚集在学校。这一措施使这些学生无法参加普通高中的入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素质。
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始终重视与地方社会的沟通。在“制造立国”口号的倡导下,高职院校自诞生以来,按照“一县一校”的规划原则,肩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任务[12]近年来,随着教育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热潮,高职院校对社区和社会开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缩短了学校与地区的距离。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不仅通过聘请地方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还在学校设立了“区域联合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研究[13]此外,为了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科学逐渐被忽视,地方高职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当地初中生的交流活动,努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学习人口的数量。
最后,高职院校毕业后的下落调查也显示,多年来,许多毕业生选择在当地企业工作。根据2002年至2007年的统计结果,留在学校的比例大多在30%以上,而另一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这一比例高达近40%.[1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比例是在高职毕业生受到大量上市公司等用人市场欢迎的情况下获得的,来之不易。这一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在为当地特别是中小企业输出人才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综上所述,日本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与学校所在地区的联系和沟通,无论是招生制度、教育过程还是毕业导向。国家分布相对均衡,使高职院校成为地方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也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可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特色之一,最终成为高职院校在众多高等教育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3)就业率高。
根据2008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布的《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对不同规模企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超过70%的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非常满意”或“更满意”,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度评价。与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在一线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表现出色[15]
对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高度评价不仅来自利益相关的用人单位,也来自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第三方实施的学校评价结果,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教育成果和学生服务体系给予高度评价。对高职毕业生本身的问卷调查也显示,虽然高职教育存在英语能力偏差的弱点,但毕业生对高职教育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0%.[16]
1967年3月,第一批毕业生走向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所有高职毕业生都在大公司找到了工作。未来,无论高职院校的扩大还是经济形式的变化,36万多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将达到近100%,就业岗位的供给比例将保持在10倍以上[17]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很受欢迎,反映了行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评价。
日本高职学校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制职业教育。由于入学后没有高考压力,高职学生似乎有更多的时间支配自己。寄宿制的采用和相对宽松的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全国高职院校每年的机器人、程序设计等比赛也为学生展示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舞台。再加上灵活的学制,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自由的选择空间。以上因素是高职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重要原因。
- 上一篇: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概况
- 下一篇: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概况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职业教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职业教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职业教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职业教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职业教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职业教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职业教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职业教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职业教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职业教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