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言外语境对肖邦创作的影响探析

言外语境对肖邦创作的影响探析

作者:admin时间:2019-03-25 01:40:56阅读:741来源:本站

摘    要: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颇有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了一位敢于突破旧的伦理道德, 寻求自我和自由, 反抗男权社会的已婚女性。该作品1899年出版后, 遭到了评论家的一致谴责, 但言外语境的变化促使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跃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作品。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探讨了言外语境对肖邦小说创作的影响, 并以《觉醒》为例, 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 《觉醒》; 言外语境; 伦理道德; 女权主义;

  Abstract: The Awakening is one of the influential works by American female writer Kate Chopin, which depicts a married woman who is brave enough to break through the old moral principles and to seek self-identity and freedom in a male-dominated society.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1899, it received a lot of criticism.However, it became one of the classic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when extra-linguistic context’s change happened in the 1960s and 1970s.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ime and space,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extra-linguistic context on Chopin’s works, based on a detailed case study of The Awakening.

  Keyword: The Awakening; extra-linguistic context; moral principle; feminism;

  0 引言

  《觉醒》这部作品出版后, 在19世纪末的美国文坛无异于一颗惊雷, 褒贬不一。总体而言, 是谴责性的评论居多。肖邦的作品之所以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受到如此待遇, 因为多数的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有悖于伦理道德, 一位已婚女人发生了伤风败俗的婚外情, 最后还抛弃了丈夫和家庭, 这不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传统价值观。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挪威学者皮尔·塞耶斯逖德重新审视了肖邦的作品, 《觉醒》也成为了女性主义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象征主义、生态主义以及道德伦理主义等多角度研究了这部作品, 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文学评论界对《觉醒》态度的转变, 不是作品语言本身发生了意义的转变, 而是作品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外部变化, 其实是作品言外语境的变化。

  “语境”是语言学名词, 顾名思义就是语言产生的综合环境。《符号学词典》将“语境”定义为“任何特定的所指单位之前的或伴随该单位的语篇, 语义赖之而存在。可以是清晰的、隐蔽的, 或情景的。”这说明, 语境不仅指语篇内部的字、词、句、段落和上下文语义产生的环境, 还有语言外部的一切因素, 只要对语言的生成产生影响的所有环境因素, 都称之为“语境”。从这个角度来说, “语境”可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语篇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的目的等等, 都属于言外语境范畴。一个语篇, 必然是由其所依赖的各个语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换言之, 任何语篇分析都无法脱离其语境而独立存在。语篇的产生, 都是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而一部文学作品, 更是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分析文学作品, 就不得不分析其的语境, 尤其是言外语境, 更是对文学语篇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 本文会利用语境理论,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分析言外语境对肖邦创作的影响, 并以《觉醒》为例, 进行详细探讨。

  1 语境

  “语境”这个语言学的专业术语, 是在1885年由德国语言学家韦格纳提出的, 他指出只有通过人们在实际使用与表达才会生成话语的真正含义与作用, 才会对话语对象有明确的指向, 语言的具体含义也只有根据具体不同的语言环境才能界定清楚。[1]

言外语境对肖邦创作的影响探析

  在1923年, 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重新提起语境这个问题, 并将语境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情景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 一个是“文化语境” (context of culture) 。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 情景语境指的是语言本身的结构、上下文联系, 即语言微观特征;而文化语境指的是语言产生的综合环境, 参与交流的双方甚至多方本身所具有的一切文化因素, 即语言的外部特征。

  1950年,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 在马林诺夫斯基思想的基础上, 更为全面地阐释了语言与其社会背景的关系, 指出语言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 对语言的理解离不开对社会活动的剖析, 并创立了“语境学说”。他将“语境”分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 其对应的是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其后, 伦敦功能学派语言学家韩礼德和海姆斯等语言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又对语境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研究。韩礼德从语域角度 (语场、语旨、语式) , 探讨了社会结构和语义系统, 限定了语言的社会语境, 更明确解释了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是相互生成的关系。而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则在《语言与社会情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中, 阐述了语境的八个组成因素, 进一步发展了语境理论。[2]

  通过以上学者对“语境”的研究, 不难发现, 语境的构成因素虽然包罗万象, 但基本可以归纳为内外两个方面。“言内语境”, 指一切语言内部的特征, 包括语言的形式与内容, 遣词造句以及上下文关联;而“言外语境”, 指的是语言外部一切影响语言内部形式的因素, 语言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还有者的一切社会文化背景等。

  2 时间语境

  《觉醒》这部小说, 出版于美国19世纪末, 当时的美国社会对肖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面将从时间维度, 来探讨言外语境如何对肖邦的这部作品产生影响。

  2.1 男权社会下的伦理道德观

  肖邦创作《觉醒》的时间言外语境是19世纪90年代末, 当时男权制度依然是社会的主流制度, 男性眼中的伦理道德观依然主宰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小说《觉醒》在这样的言外语境下, 展示了当时美国女性的觉醒意识, 对男权社会的对抗, 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

  当时的美国社会, 男性对女性的期待仍多是贤惠的主妇角色。女性作为男性的“财产”, 不必要出去工作, 只要一心把自己沉浸在家庭中, 就是女性最理想的状态。女性需要疼爱自己的孩子, 忠诚对待自己的丈夫, 天使一样地守护着整个家庭。而《觉醒》中的艾德娜与那些传统女性十分不同。她坚持追求自我, 寻求实现自身价值, 她步入社会, 成为人群中的异类。她疼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却不会为了孩子而丧失自我。她希望得到平等真诚的爱人, 但是现实中的婚姻却让她失望透顶, 所以她离开家, 独自谋生, 又因结识了罗伯特, 发生了婚外情。

  艾德娜这些“离经叛道”的行为, 是无法被当时的社会接受的。而肖邦塑造了这样一个女性形象, 并通过情节的推动, 一步步展示出一个女性对自我思想和性意识的从迷茫到逐渐觉醒的过程。很显然, 小说的主题与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尤其是在伦理道德观极为不符。这也是当时该书出版后, 遭到众多的谴责的原因。

  在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评论界, 第一标准就是伦理道德观。一部作品的伦理道德观不正确, 无论文字如何优秀, 也会遭到激烈的批判。在出版《觉醒》之前, 肖邦就已经是一位颇负盛名的乡土特色作家, 作品也广受好评。但是《觉醒》一出, 不但没有辉煌, 作品反而被评论为“有毒的”, 甚至是色情小说。这导致肖邦后来的作品很难发表, 又因身体原因, 五年后便离世。

  《觉醒》就是肖邦在这样的言外语境中创作而成, 出版后, 几乎也是在相同的言外语境中, 接受文学评论界的评论。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 不论是《觉醒》中艾德娜的行为, 还是出版这部小说, 在当时的言外语境中, 遭到谴责是意料中的事。

  2.2 男权社会下的女权运动推进

  肖邦在男权社会的言外语境下, 可以创造出《觉醒》也有其必然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 女权运动正在美国社会轰轰烈烈地进行, 越来越多的“新女性”涌现出来, 开始展现出女性的力量。随着美国社会逐渐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 女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 步入职场, 她们的权利意识和参政意识也都在迅速提高, 有意识地争取自身的权利, 反抗男权制度。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统候选人维多利亚·伍德胡尔曾公开提出“爱情自由”理念, 即女性对结婚、离婚和生育拥有不容干涉的自由选择权利。[3]

  小说《觉醒》就是在这种言外语境下创作出来并出版的, 虽然遭到了猛烈的抨击, 但也有完全相反的评论。《圣路易斯明镜报》则称“出于纯粹的软弱, 人不得不向神灵求助, 宁可一死了之, 也不愿意看到丑陋、残忍、可恶的情欲怪兽像只老虎那样慢慢地醒来。这就是读者在读到肖邦夫人的女主角时所感受到的觉醒。”在同年晚些时候, 《圣路易斯邮报》赞扬小说“使得一位圣路易斯女士在文学界崭露头角。”[4]

  这说明, 尽管当时的美国社会依然是男权制度主导的社会, 但是已经有人开始有了意识上的转变, 有人明白肖邦的小说是带有超前思想的, 是女性追求平等权利的背景下的一种文学艺术化的体现。

  3 空间语境

  凯特·肖邦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 父亲去世后, 她便由母亲抚养长大。后与奥斯卡·肖邦成婚, 定居新奥尔良。凯特从生活中吸收了很多素材, 包括风土人情和人们之间的语言特点, 这些都是她创作的语言外语境。所以, 她的作品大多以路易西安那州克里奥尔人为背景, 又多含有克里奥尔文化特征, 《觉醒》当然也不例外。

  3.1 新奥尔良

  《觉醒》的空间语境为新奥尔良。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是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一个城市。当时正值城区大规模进行城市化建设, 新城区建造高楼大厦和一些行政机构, 而老城区则保留了很多法式建筑。城市因此被分为“法国区”和“美国区”。法国区的人们大多说法语, 尊崇法式生活, 依然盛行欧洲传统的道德准则和文化历史。

  小说中艾德娜的丈夫彭德烈是法国后裔, 经商在外, 家庭经济条件富足。整个家庭都受到传统的男权观念的影响。彭德烈经商不在家, 很少陪伴艾德娜, 艾德娜没有工作, 作为家庭主妇只能在家照顾孩子, 丈夫与她沟通甚少。这种家庭模式在当时的新奥尔良老城区是十分普遍的。艾德娜的朋友阿黛尔是肖邦笔下的典型传统女性的形象, 爱孩子爱丈夫, 万事以家庭为重。

  而艾德娜的觉醒也是一步步进行的, 从丈夫对她的指责开始, 她意识到这种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让她感到十分压抑和束缚。这也为以后她与罗伯特相识并心仪于平等的情爱关系而埋下伏笔, 她的觉醒意识逐渐被这样一个具有新思想的男性激发。当她再次与丈夫吵架, 她不再沉默哭泣, 而是选择离开, 并开始寻找自我, 整日埋首在自己喜欢的画室里。她在罗伯特的劝说下, 一次次地尝试着下海游泳, 在大海中释放自我, 寻找自我。

  而艾德娜的丈夫对于妻子的变化, 不但没有细细地去沟通了解详情, 反而指责她行为失常, 不符合一个妻子和母亲的标准。可见, 这种代表男权的传统社会价值观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3.2 克里欧文化

  克里欧人是在新奥尔良开埠后, 区别于从欧洲大陆来的第一批移民, 在路易斯安那殖民地出生的第二代移民。其中有法国人的后裔, 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们将法语、西班牙语和非洲土语组合起来, 形成了克里欧语。

  肖邦的母亲是法国人的后裔, 是克里欧人。肖邦在克里欧文化氛围中长大, 又嫁给了克里欧人。她对克里欧文化十分熟悉, 这些克里欧言外语境对她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她的作品多是以新奥尔良为背景, 文字里也充满了克里欧语言, 所描述的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克里欧文化独有的。《觉醒》中的主要人物也都是克里欧人, 彭德烈、阿黛尔还有罗伯特都是克里欧人。

  克里欧人是移民的后代, 先人又曾领导过西属美洲的独立运动, 已经将独立的精神刻进了其文化内涵, 但是当时的美国社会又是男权盛行, 不接受女性的独立精神。这种双重标准让艾德娜追求自我的道路格外艰难。这不仅是艾德娜个人的矛盾, 也是当时的美国社会的矛盾, 更是对克里欧文化的冲击。

  肖邦在创作《觉醒》时, 这种言外语境也影响了她, 她也必然经历这种矛盾。在这样的矛盾中, 她无法为艾德娜想出更好的解脱办法, 只能以死来明志。这是处在当时的言外语境中, 艾德娜的局限, 也是肖邦的局限。

  4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 肖邦所处的美国时代背景, 还有其自身的生活经历, 这些言外语境对她创作《觉醒》影响巨大。而小说发表后, 先是评论家们一致的谴责, 后又成为美国文学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 这种沉浮也和其言外语境密切相关。一部作品, 处在不同的言外语境, 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小说刚发表时, 恰逢美国男权制度下大众普遍遵循刻板的伦理道德标准, 这样一部“离经叛道”的书, 自然是千夫所指。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 社会进化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阶段, 这样一本书就自然成了具有超前意识的经典之作。言外语境发生了变化, 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伦理道德标准发生变化, 《觉醒》被重新估量后, 在文学史上有了新的地位, 这也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Akman, Varol.Rethinking Context as a Social Construct[J].Journal of Pragmatics 32, 2000.PP743-759.
  [2] 胡湘婉.语境理论研究评述[D].安徽大学, 2012, 4:P5-10.
  [3] Woodhull, Victoria C.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A Speech on the Principles of Social Freedom[G]//Carpenter, Cari M.Selected Writings of Victoria Woodhull:Suffrage, Free Love, and Eugenics.Nebraska: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10:P51-66.
  [4] 360百科.觉醒---凯特肖邦所着小说.https://baike.so.com/doc/5386849-7598851.html.
  [5] The Kate Chopin International Society.Kate Chopin:The Awakening.https://www.katechopin.org/theawakening/.2018, 10.
  [6]李颜伟.论《觉醒》中的美国社会样态与权利关系流变[J].长治学院学报, 2017 (8) :P31-34.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文学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文学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文学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文学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文学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文学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文学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文学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文学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文学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