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练习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练习是培养学生语言的重要途径。它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将课文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选材角度丰富,形式短小,贴近生活实际,紧跟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文水平,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游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由于文笔练习灵活,切入点小,难度低,学生感兴趣,容易做实做细,往往事半功倍。那么,从哪里开始练习呢?
一、典型写法处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中国教科书只不过是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阅读和模仿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掌握文本中的精彩碎片,引导学生模仿。例如,生动的修辞手法、准确的解释方法、场景抒情、借用事物、动态和静态结合等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是学生作品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表达方法的神奇效果,还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表达方法,积累写作能力。
比如冰心的《只挑孩子多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卷)中的一段:“走进玉兰堂的院子,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那些大海棠树上开满了密密麻麻的淡红色花朵。这朵花从树枝开到树梢,没有留下任何缝隙。在阳光下,它就像几个喷花的飞泉……”把海棠花比作飞泉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比喻。老师可以问学生:“用‘喷花的飞泉’写海棠花。你觉得这个怎么样?”让学生从自己直观的阅读感受出发回答,引导学生体验“喷花的飞泉”,含英咀华,感受比喻的美。
问答结束后,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情境图片(如瀑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励学生阅读图片想象力,尝试用隐喻手法描述,写一个或几个字。学生根据葫芦画勺子,写作难度降低,练习技术自然迁移,可以更好地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这种模仿是基于原始文本的积累、内化和改进,将模型文本的表达转化为学生可以掌握的表达技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练习方法。
二、情感积累处改写
语文教科书包含了许多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文本。在学生充分理解和理解这些文本后,写作将成为表达自己的内在需要。教师应找到读写相结合的情感点,激活课堂情感积累的“井喷”,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快速呕吐。
比如《明天,我们毕业》(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卷),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教学重点可以是用课文唤起学生的情感。老师可以在课件中添加校园、学生活动的场景和老师的照片,并提醒学生:“同学们,依恋可以放在心里,依恋也可以转化为文字。在这个熟悉的地方,你一定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和面孔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选择最感人的地方写几句话,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学生的灵性在这样的想象中飞扬,事半功倍。
改写训练的关键在于抓住课文情感的爆发点,在文本、学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时,精心衬托气氛,设计情境,让学生抓住这个机会快速吐出来,充分表达。
三、文本空白处补写
作者在写文章时,往往会为某些需要留下一些情节上的空缺,让读者“自得其乐”。教科书中的许多作品都有这样的“空白”,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中,渗透着非常丰富的“有”。只要教师注意挖掘文章的“空白”,让学生发展想象力,抓住空白补充,你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
比如《黄山奇松》(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卷)一文,作者重点介绍了黄山玉屏楼“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老师在阅读“迎客松”段落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迎客松的方法:先整体描写,再局部描写,运用隐喻修辞手法。学生反复浏览回味,详细描述松树的部分,试图弄清楚如何写作。除了这三大名松,黄山上还有其他姿势各异的松树。老师可以展示各种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模仿课文写迎客、陪客、送客松的写作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自己喜欢的黄山松。
四、意犹未尽地继续写
有些文本在某些地方表达含蓄,意义无穷,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力空间。如果能抓住这些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拓展情境,激活想象力,继续写相关内容,不仅能升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能自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文章的结尾设置一个小练习笔,作为学生继续写作的起点。
“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来到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当他们相遇时,美穗子一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老师可以让学生从美穗子的角度,以美穗子和聂荣臻将军相聚的情况为主题写一个小片段,要求学生写得精彩,一定要像作者一样把握细节进行刻画,让自己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细腻。
像这样留下想象力的课文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章的意义,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在书外。这种随笔练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文本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展他们的想象力空间,挖掘他们的潜能。
五、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课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语言是一种工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把语言变成自己手中的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训练。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说:“什么是训练?为了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随文练笔是实施语言训练,促进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
文笔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产物,是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形式不仅以文本为基础,而且超越了文本。只要教师认真学习教材,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准确找到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习点”,坚持正常的“小练习笔”,随着数量的积累,将有质的升华,“练习数千首歌,然后小声,看数千把剑,然后知道工具”,一步一步,将不可避免地为大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课程内容问题分析与策略
- 下一篇: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