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幸福
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幸福
1.当今幸福教育的异化
康德在《论教育》中说:“孩子们不应该基于人类的现状,而应该基于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好的情况,即符合人性观念和完整性的教育。[2]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作用是让人们作为所有时代和社会的观察者,发展自己的理性和思想,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现象是过分强调教育过程中的痛苦,而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幸福。目前的教育活动侧重于教育为生活做准备的功能,即教育可以促进个人获得完整幸福的生活。很难说他们在受教育的整个阶段都很幸福,而不考虑他们未来的幸福。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生活的整体来对待。我们不能从受教育者的幸福过程或幸福结果的单一方面来判断教育是否成功。简单地用过程幸福或结果幸福来衡量教育,无疑是对受教育者的肢解和分割。他们都否认教育幸福是一系列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的统一过程。今天的励志努力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这是不值得提倡的。教育过于强调当前教育过程中的痛苦与未来幸福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这种错误教育观念的原因是,生活中“苦尽甘来”是正常的,但如果把所有的生活都当成“苦换甜”,就会否定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人们必须用不幸的经历来换取幸福的结果,而这种幸福可能是遥远的,或者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样,我们就可以怀疑这种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否有价值。因此,仅仅强调教育过程的痛苦是幸福的唯一途径是错误的。
2.教育应以幸福为归宿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体验教育在教育精神世界中带来的幸福,而不是痛苦和不幸。教育过程中的痛苦经历会让受教育者质疑教育的价值,即教育能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此同时,这种痛苦的经历也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生活存在观和发展观,这是教育负面功能的体现。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受教育者是一个活跃的个体,个体对受教育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有一定的主动性。同时,这种主观感受是个体积极构建的,情感体验在构建过程中会对教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积极的情绪会给受教育者带来快乐的体验,让他们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让受教育的人在脑海中形成接受教育是快乐和快乐的,把接受教育是快乐的概念内化在他们的心中,这是当今教育应该考虑的。幸福的教育过程是为教育的结果铺平道路,没有教育者会否认教育的目的是不幸福的。如果是这样,这样的教育是不可接受的。
3.教育应该是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
教育具有发展性和享受性功能,是人们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如果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痛苦的体验,那么教育的享受功能是如何体现的呢?当前教育过程中的痛苦确实吓倒了许多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快乐的心理体验。“人类的本能冲动是健康、快乐和创造的源泉。这种对人性内在价值的信任应该集中在指导人类潜能的实现上,并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更接近它的潜力。[4]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他们意识到接受教育是不幸福的,那么无论未来的幸福承诺有多大,等待他们,他们都无动于衷。“现在的生活既不是失去过去,也不是失去未来。如果过去和未来没有加强现在,那么他们就会毁灭现在。[5]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是幸福结果存在的充分条件。没有幸福的过程,就没有幸福的结果。结果幸福是由走向结果的每一个过程幸福组成的,仅仅用结果幸福来衡量教育质量是不科学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如果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性,让受教育者觉得教育生活更不幸福,那么教育本身就更不幸福了。很难说不以幸福为教育追求的目的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要促进人的幸福,就要从教育的目的入手。诺丁斯说:“当我们思考教育和幸福的问题时,我们应该了解孩子们现在体验幸福的具体性,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未来的幸福做准备。”
幸福教育应该是教育过程中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教育幸福使人们“能够意识到幸福,这需要双重关注,即不仅意识到结果的价值,而且特别意识到通向结果的行动的价值;不仅把结果看作是幸福的生活,而且把行动本身看作是幸福的生活”[7]
受教育者的过程幸福得不到满足或缺失会导致两种情况:教育结果的不幸福和“结果幸福”。让我们先讨论一下“幸福的结果”。教育工作者经历了先苦后乐的学习过程,最终满足了社会对教育、技能和智力的要求。个人通过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生活水平,他们的生活物质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这通常被称为教育的“幸福结果”。这种“结果幸福”是由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财富等条件决定的。但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空虚接踵而至。现在社会缺乏诚信,缺乏道德,越来越多的人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用的。大学宿舍中毒事件,大学生车祸杀人事件,虽然这些都是个案,但也反映了教育的不幸。他们在知识和文化方面绝对合格,但作为社会上存在的人却是不合格的。“上帝给了人类一种看到同类受苦天生就会产生的厌恶。..它是最常见的美德,因为它在人类有理性之前就已经展现出来了,所以对人类最有用。[8]但他们根本看不到道德。这种教育的结果不应该是幸福,而应该是教育结果不幸福的表现。但也不能排除那些在受教育过程中不幸福、谦逊、同情心、善良等诸多良好品质得以发展的人。正是因为经历过教育过程的不幸,才会激发对幸福教育的向往。不幸的结果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要心理体验。教育没有引导他们本性中的善良,异化了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精神成长的过程,其次是智力发展的过程,这符合教育是发展人的理性。
- 上一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 下一篇:提出“成长教育”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