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师生关系研究现状
国内外师生关系研究现状
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实用主义创始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其“进步教育”思想中,主张教学中心要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不再是孩子的“导师”,而只是学生从事学校活动的导师、参谋和助手。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获取知识的自然方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倡导师生共同活动和经验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活动和经验成为主体,从中学开始。[2]但由于学校教育时间短,学生个人直接经验有限,实用主义的影响是教育质量的降低。在与实用主义相反的元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中,元素主义教育家巴格莱在《元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学纲领》中指出,要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育过程的主导地位在于教师而不是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能让他们学习;永恒主义教育家阿兰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没有严格要求的老师是无能的,拒绝严格要求的学生永远不会有成就。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权威。[3]
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存在主义教育理念的主要代表布贝尔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让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技术知识引导学生不断理解和发展自己,最终获得自由,实现自己。在师生关系中,师生应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学活动应在民主亲密的氛围中进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文主义教育的概念逐渐流行起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形成完美的人性,充分发展人的潜力。[4]师生应建立相互帮助的关系,并将其与尊重人的价值联系起来。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激励、关怀和选择机会,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爆发。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不仅需要教师的促进,还需要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评价。
在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中,皮亚杰从内外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了认知发展的过程,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理解新的师生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和传递者,而是学生建设知识的帮助者和领导者。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传递目标,而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良好建设者。
释放教育学者保罗·弗莱雷提出了“双主体”理论。他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种普通人之间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是“我”和“你”之间的平行关系,而不是从上到下的指令和服从关系。在“对话”中,为学生提供知识传递、方法指导和思想灵感,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创造。[5]
相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代表物舍费尔认为,在教学中应大力发展对称的相处方式,即在教学交流过程中,师生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权利,双方都没有优先权,也不受他人的控制和控制。然而,由于师生的知识储备、地位和作用不同,师生关系需要在差异中追求梦想的平等状态,以实现教学目标。[6]
凯洛夫夫夫是中国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研究(Kairov?Ivan Andreevich,1893-1978)在教育学的影响下,研究师生关系的主题长期停留在对立的思维框架中,谁是主体,谁是对象。受这一基本思想的限制,师生关系的研究视野不能得到新的扩大。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断突出,师生关系研究的圈子不断扩大,呈现出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改革开放后,师生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了发展和深化。许多教育工作者呼吁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共同创造、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关系结构。在“对话”的基础上,教师的价值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建设和谐统一。这种新的师生关系反映了尊重、民主和发展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术界提出了师生关系的主导主体和双主体。主导主体表示,教师作为社会代表和知识先驱,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作为主观主动性个体,是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两者不能被浪费。例如,著名学者王策三教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过程、结果和质量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然而,教学是为了‘学习’,否则毫无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须有一个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只能是‘学习’;教学的目标和结果必须体现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学’是孩子自己的主动活动,老师不能代替。” [7]。双主体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师生是主体。张启航认为,“以老师为主体,当学生被视为他理解或转变的对象时,学生就会相应地成为对象”,“以学生为主体,当老师被视为他理解的对象时,老师就会相应地成为对象。”[8]。这两种师生关系观都试图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反映了师生关系中追求平衡的价值取向。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杰从哲学认识论的根源和文化伦理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传统二元对立师生关系的原因;在哲学、文化、伦理、教育法甚至现代西方解释学的启发下,找到21世纪新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建立21世纪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师生关系。[9]大多数学者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平等、相处、对话、合作和交流。刘辉以相处理论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指主体之间的关系,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主客关系,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要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即相处关系。师生相处的主要形式是对话,理解是师生关系优化的核心。[10]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师生关系对学校教育活动和教学质量的制约。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内部深层次问题的接触,研究人员对师生关系的调查逐渐走出了单一的教育教学理论领域,更倾向于从多学科、多纬度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因此,对师生关系的诠释往往更加丰富和全面。
- 上一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简介
- 下一篇:创新教师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