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文学论文>>语言文学针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针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admin时间:2019-03-25 01:59:15阅读:380来源:本站
功能翻译理论是从交际角度出发的一种翻译方法,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翻译分析视角,使学者从关注译作与原著的对等转变为了关注翻译过程及译者本身,打破了传统等值翻译的静态批评法,而开创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该翻译理论不再像传统翻译理论那样认为评价翻译的唯一标准是原文,而是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来考量翻译活动,把翻译当作翻译行为的一部分。因此使翻译具有目的性、交际性、跨文化性、人际性以及文本生成等多种特点,其本质上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对我国翻译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功能翻译理论开创了新的研究翻译的视角,这为今后对翻译的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发表指导意义。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一)功能翻译理论早期的发展与完善
  20 世纪70 年代,德国出现了功能翻译理论。其出现和发展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概括为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萌芽与成型,这一阶段的贡献人物主要是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汉斯·弗美尔(Hans J. Vermeer)和贾斯特·霍尔茨·曼塔等。以凯瑟林娜·赖斯在70 年代初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为标志,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理论流派,凯瑟林娜在书中首次提到把功能的范畴引入翻译批评之中,她认为翻译的批评模式应该是在原语语篇和目的语篇的功能关系基础上,好的翻译不仅是原文内容的重现,而是与原文在思想、言语表达及交际功能上达到同等效果。功能翻译理论的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凯瑟林娜的学生汉斯·弗美尔,他认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不能只靠语言学,这主要是因为翻译不仅从形式上看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从其行为目的来看是人类交流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其目的性,弗美尔据此创立了翻译目的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弗美尔还研究出二者在翻译过程中均受翻译目的的影响,而且在翻译过程中需遵循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个法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目的法则。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是贾斯特·霍尔茨·曼塔,其研究以行为理论为基础,认为翻译行为不是简单地为传递信息,其真正目的是发掘并传递不同语言和文化背后隐藏的信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指其发展与完善,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克里斯蒂安娜·诺德,她在对功能主义理论的介绍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在功能理论中引入了“忠诚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概念,是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创新及发展。
  (二)功能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功能翻译理论传入中国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大多数学者对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介绍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发表指导意义上,却并没有深入研究与探讨功能翻译理论,也没有对其的创新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突破及贡献。随着对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针对功能理论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国著名翻译家及学者曹明伦教授在大量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以及“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文”这两对概念,指出人们对翻译目的的认识应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观点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地发展,这可以说对功能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曹教授从更深层次上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完善,对理论中存在的一些不清晰的认识进行了纠正,为翻译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概述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实质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目的性放在首要地位,该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行为与翻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是具有目的性的,翻译行为是为了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一种复杂的行为,而翻译则只是基于原文的一种翻译行为。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翻译具有目的性、交际性和跨文化性等特征。功能翻译理论从一定程度上更侧重翻译的文化功能。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要围绕翻译目的展开,目标文本和源文本的信息传递应保持一致,使跨文化和跨语言障碍的交流变得畅通。该翻译理论不再像传统翻译理论那样认为评价翻译的唯一标准是原文,而是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来考量翻译活动,把翻译当作翻译行为的一部分。
  (二)翻译过程的参与者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的参与者的认识不同于一般的翻译理论,除了涉及原文作者、翻译者、读者之外,还涉及翻译的发起者、译文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等其他参与者,而且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起者还承担相当重要的角色。在翻译行为发生时,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作为第一环节的发起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者机构,为了翻译目的而发起翻译活动,其他参与者在翻译活动发起后参与过程。虽然翻译过程的参与者被功能翻译理论学派划分出几个,但是这种划分并不是唯一的、绝对的,某一个参与者也可以在翻译活动中担任几种角色。
  (三)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的基本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被称为普遍原则,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翻译过程,另一种为特殊原则,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翻译。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个法则。功能翻译理论要求在所有的翻译过程必须遵循目的性和忠诚性原则,这两条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支柱原则,而连贯性法则与忠实性法则属于在某种翻译情形下所使用的特殊原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原则。所以功能派把目的和忠诚这两个法则的运用看作是翻译过程必须遵循的原则,其它法则或原则视情况而定。
  (四)功能翻译理论的价值标准与方法
  1.功能翻译理论的价值标准
  首先,信息价值,这是翻译行为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因为不管所要翻译的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含义,其目的都是为传递一定的信息,因此可以把信息的正确传递当作翻译的基本要素;其次,功能翻译理论注重文化价值,文化价值也是翻译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再次,功能翻译理论注重审美价值,审美价值也是翻译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优美的译文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这是翻译中的审美价值的体现,而这种审美价值是译者对原文语境、意向的揣摩与再现,是对译者翻译水平的考验。
  2.功能翻译理论的方法论
  功能翻译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功能分类法,按照功能分类,语言学可以将英语分为描述、陈述、定义、分类及指令五大修辞功能,且其中的每一项功能又可做出若干小功能分类,继而和汉语的分类功能进行对比研究;二是概念转换法,翻译的目的是传递原文信息,因此需要将原文要表达的概念转换成目标译文能表达的概念,这其中还涉及原文的修辞功能及意图;三是直译法,就是不加任何修饰地将原文的意思用译文所表达出来;四是传统继承法,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从宏观层面上对翻译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索, “信、达、雅”被视为翻译的较高境界。
  (五)功能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局限
  功能翻译理论不同于传统的翻译理论,以新的视角开创了翻译理论的新格局,在研究成果上有很多创新。例如,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关注的焦点中更加重视译文和读者,而不再是只关注原文和作者;不再从等值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直译和意译哪种译法更值得推崇而进行无休止的争论,而是更注重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的角度出发开创新的翻译方法,即针对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然而,尽管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开创了新思路,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该理论不尊重原著,该理论以文化行对论为特征等,翻译功能理论还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这导致该理论不仅在解决翻译的旧问题上不彻底,而且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三、功能翻译理论对当前翻译教学的重要启示
  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与翻译教学方面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体系,所以其对当前我国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发表指导意义,对当前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具体如下:
  (一)注重主体意识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翻译理论注重原文、原文作者转向了对译文、译文读者的关注,所以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翻译的技巧,还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翻译是为谁而作的,也就是说译文的阅读对象是谁,要让学生充分地考虑目标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在翻译之前,明确对翻译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包括语言上的要求和翻译方法、技巧的要求,译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翻译能力与语言功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以及根据具体需求处理翻译内容的方法。此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非技术和专业方面的问题,如发现原文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错误,这时就要求译者需要具备同原文作者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要有与原文作者进行沟通的意识,能够对原文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应的,避免出现“死板翻译”,使译文真正服务于读者。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译文主体意识以及交际能力。
  (二)重视不同文化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翻译及对其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翻译行为是一种跨地区和跨文化的行为,其中翻译是一种语际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文化在翻译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词汇、句子的增删等技巧,不同的文化对于同一词汇的理解必然有所差异,因此译者在进行文体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符合译文文化与观念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必须要结合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为此在翻译教学当中一定要对这种文化差异给予充分的重视。例如,在进行一些宣传性的材料翻译时,应考虑文本本身具有的宣传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尽量使文本的翻译贴近读者,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使用符合译文使用者文化的翻译方法,注意用语和语言结构的表达,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和必要的调整。
  (三)选择合理的翻译教材
  目前翻译教学过程中,在翻译训练材料的选取上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例如,不考虑文本的类型;只要看到材料中有几个有用的短语或者是表达就盲目地选为翻译材料;讲解翻译技巧和方法只在句子层面进行等等。这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词法以及句法翻译教学的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所以在翻译教学中要注重合理教材的选取,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所译材料的文本,使之与特定的交际功能相对应,以便于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汇以及语气。所以要在翻译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文本类型,材料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多地涵盖不同领域,而且需要具有实用性。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语言文学]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语言文学]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语言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语言文学]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语言文学]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语言文学]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语言文学]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语言文学]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语言文学]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语言文学]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