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毕业论文:论后申遗时代湘西历史民族文化的
作者:admin时间:2019-09-19 02:57:39阅读:322来源:本站
历史毕业论文: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建设文化湘西的重要支撑,提升“神秘湘西”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更为湘西生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要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湘西必须抢抓老司城成功申遗这一重大机遇,在保护与开发中扎实做好保护传承、挖掘开发、宣传推介三篇文章,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5年7月4日,由地处湘西的老司城领衔的土司遗址代表中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湖南零的突破。随着高速高铁时代的来临,国家多重战略叠加,湘西已成为国内外聚焦的热点地区,已进入建州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期,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创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其势已成,刻不容缓。当地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后申遗时代湘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和部署。在新形势下,必须把这一世界品牌擦得更亮,努力做好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挖掘开发和宣传推介三篇文章。
一、老司城保护与开发的重大意义
(一)老司城是一个承载着珍贵文化遗产价值的有机整体
遗产价值是指遗产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效用,即遗产对象的功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存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司城遗址,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土司文化遗存,加之其作为曾经的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仅有现存的祖师殿、彭氏宗祠、摆手堂、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大规模文物古迹,而且还能够从其历史演绎中探究中国土司制度、区域民族自治制度以及独特的传统习俗。在历史进程中所代表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信息,遗留下来的土司抗倭精神与民族大融合理念的文化内涵,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具有明显的稀缺性。更重要的是,对土司制度下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和谐共荣的历史还原,为维护处理当今世界范围内日益复杂的民族关系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治理样本。
(二)老司城是大湘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双重引擎
老司城成功申遗给湘西生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不仅是建设文化湘西的重要支撑,而且是提升“神秘湘西”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实,旅游开发与传承保护并不矛盾,通过旅游开发创造出就业岗位,带动所在地居民致富,让世界遗产的存续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原住居民切身利益实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永顺老司城遗址在承载和传承的文化内涵上、遗址内容的形态上、所处的地理区位上,相比国内其他知名景区、文化遗产有很强的异质性,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按照湖南省和湘西地方政府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站在更高的视觉进行规划开发,打造真正意义的精致化旅游产品,老司城完全可以凭借其世界性的金字招牌,为大湘西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保护老司城是依法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的使命所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世界文化遗产如何管理、保护、开发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做好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树立“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理念,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遗址保护区的日常监测和科学研究,不断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职责所在和使命所驱。
二、后申遗时代老司城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一)坚持保护优先,保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整体感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延续历史,传承文化,首要的是保护好文化遗产。一是高起点规划设计。按照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总体规划,坚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紧紧依托《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2013-2030》及省州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进一步改善遗址区内文化景观和生态景观保护状况,带动周边区域综合价值的提高,从而实现遗址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使该区域成为文化深厚、生态优美、生活舒适、活力四射的综合区域,实现遗产保护、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相融合的建设目标;二是全方位依法管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基础上,对遗址原封不动、修旧如故、慎重重建等保护措施进一步明确范围,细化对责任、奖惩的规定,增强可操作性,尽可能使各种保护对象都能有效纳入保护体系,严惩破坏文物的行为,杜绝竭泽而渔的“一窝蜂式”开发,保持其原真性;三是合理性调配利益。把遗址保护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大体制中,提升到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層面上来,结合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评估,提出遗产管理者、原住民、现有居民、相关机构等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以及切合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调动和激发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富有生命力、具有号召力。
(二)打造地标景点,增强文化遗产的体验性和观赏度
老司城作为历史遗址,其建筑多以夯土、砖木结构为主,很难抵御风化、火灾、洪水侵袭,且留存地面建筑不多,观赏展示性不强,需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一是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文化品位。如果说把湘西打造成世界生态文化公园,那么老司城就是公园内的地标性景点。这个地标性景点应该成为湘西民族文化、中国土司文化的象征。要做到谈起老司城,无论国内公民还是境外游客都能自然而然联想到老司城古朴美丽的景色,联想到神秘的湘西文化、沧桑的土司文化,使老司城真正成为中国的“马丘比丘”,成为中国的“玛雅文明”。老司城作为历史遗址,观赏展示性不强,需要实施湘西影视旅游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比如,参照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发展模式,选取地形相似的位置,对土司城建筑群进行1:1复制,并把有关老司城分散的景点“复制”到附近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把土司城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基地、文化科研基地、影视拍摄基地,让游客“触景生情”;二是以科技为支撑,还原土司文化。单纯地复制只能显示固态的自然、文化景观,对于老司城这样一个承载了无数历史事件的世界文化遗址,更需要借助现代科技,还原老司城曾经出现重要历史人物和发生在老司城的重大历史事件,让人身临其境、洗礼灵魂、回味无穷。比如,在遗址周边区域修建文化体验馆、文化体验园或者在博物馆设立科技展厅,采用数字影视、半景画、3D场景、电脑游戏、雾幕成像等现代数字化载体,展示遗址内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事物或事件;三是以旅游为核心,统筹区域建设。坚持做到一盘棋,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前期意识,狠抓前期环节,顺利地申报省州重点建设项目,更好地化解项目在政策处理、资金、用地建设中的“三难”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以便捷的交通网络把老司城与芙蓉镇、猛洞河漂流、小溪、不二门、塔卧等景区景点连接起来,实现景区到景区、景点到景点的快速直达,将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辐射到周边。
(三)加强宣传推介,突显文化遗产的价值性和影响力
提升“神秘湘西”知名度,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依据老司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深度发掘其文化遗产的内涵,突出展现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旅游形象。一是重点宣扬历史价值。老司城土司遗产所记录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定发展阶段,见证了古代中国发展史中独特的“土司制度”及其“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去猛存宽,用贤退吝,易杀戮为鞭朴”的司治理念,展现了在土司制度作用下,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之间在国家认同、社会治理、文化传承方面的思想和文化交流,以及因此而实现的国家长期统一、社会和谐安定、族群文化多样。宣扬老司城历史价值,可以塑造治国安邦的正面形象,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比如,选取明朝土司率领土家儿女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历史片段拍摄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力争在央视和湖南卫视播出;二是集中展示文化内涵。老司城由于与世隔绝的原因,至今保留了许多湖湘文化、土司文化的遗迹。从生产方式、建筑技术到族群社会、制度法规、恋爱婚嫁、织染服饰、宗教巫术、土医土药、民间文艺等,都是非常丰富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土家文化内涵,可以重现土司王朝活态的文化场景。比如,利用土家族丰富的非遗文化,打造一台大型的舞台实景剧,让活态文化和土司遗址固态文化相得益彰。紧扣市场需求,加快土司公仔、动漫等土司文化产品研发,促进织锦、石雕等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市场化,打造“爱不释手”的文化产品;三是尽早开发旅游形象。强化老司城的品牌意识,主动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尽早开发老司城旅游形象。比如,在全社会广泛征集类似“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土司王城”的老司城旅游品牌语和带有祖师殿形象的旅游文化标志,依托社巴节、土家年等土家族传统节日举办土家族节庆活动。
三、做好湘西历史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湘西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提升品牌聚合效应
首先,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州继老司城之后又一个世界级文化品牌,必须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在保护、整治、建设等方面予以改进;其次,推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花垣县排碧乡、古丈县罗依溪镇有2枚珍贵的世界“金钉子”(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加之古丈红石林地质公园、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和龙山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独特的南方喀斯特地貌,足以说明我州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非常优越;最后,切实用好湘西160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自然生态类21个、历史文化类109个、综合旅游类30个)。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保护区相关项目在推进中,坚持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起来,提前谋划,尽早布局。>>推荐阅读《近代湘西历史研究不足之处的表现》
(二)全面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传承保护湘西民族文化
2016至2020年是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建设阶段,按照保护目标,首先是成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人这一关键问题;其次是强化生态文化保护意识,认真抓好文化生态保护节、“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欢乐潇湘·乐在湘西”群众文化活动、土家族社巴日、苗族跳花节、赶秋节、州直单位“神秘湘西”歌咏大赛和广场舞大赛以及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第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加强非遗保护利用基本设施建设,修复修缮摆手堂、跳花坪、秋场等一批重要的文化空间,修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50余个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重点项目传习所,逐步构建以州非遗馆为龙头,以土家族(老司城)、苗族(山江)文化生态馆为两翼,以县市非遗综合传习所为主干,以乡(镇)、村传习基地为基础的非遗传承传习基础设施框架;第四是加强非遗保护开发,积极推进非遗保护地方法规建设。大力实施抢救性保护,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国家级传承人为重点,发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数字化保护和丛书编撰出版工作,发表省级重点项目丛书编撰和数字化采集。大力实施整体性保护,按照“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断巩固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成果,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及文化空间的保护。大力实施生产性保护,重点支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承展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做强“神秘湘西”品牌
积极申报争取省级文化事业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抓好一批有前期工作基础和立项竞争优势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抓好2015年省级旅游精品线和非遗项目资金申报规划编制工作。强化举措,州旅游部门和凤凰、吉首等相关县市认真抓好国家5A、4A级景区创建工作,发表年度任务。加快土家族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路建设,把州内名城、名镇、名村和民俗串联起来,延伸旅游产业链,2016年底之前每个县市成功创办2至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完善湘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十三五”旅游规划,尽早发表规划编制工作。
- 上一篇:历史学的功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趋向
- 下一篇:【历史毕业论文】简论战后德国的土耳其移民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史学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史学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史学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史学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史学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史学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史学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史学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史学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史学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