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和林权关
作者:admin时间:2019-06-18 07:40:12阅读:235来源:本站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以产权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家林权改革监测数据,对甘肃省林地流转基本情况和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交叉分组统计,通过多方对比,初步从户主特征、资源禀赋状况以及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找出影响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对影响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在林地流转中有着区别于林业资源丰富地区的特质,因此在影响因素的考量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甘肃省内部流转户和非流转户的对比以及实证模型的分析得出,影响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主要因素有流转意愿、林地信息获取难易程度、林业补贴金额、户主受教育水平、职业结构、林地细碎化程度以及户主年纪等。林地的公益林性质因其独特的流转用途等原因目前并不是阻碍甘肃省林地流转的因素。最后,根据甘肃省的具体情况以及前述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和实证结果,对甘肃省的林地流转发展提出了加大教育投入、适度放开正并确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流转、积极引导家庭林场发展以及加快林权信息平台建设和确定林业补贴归属的建议。
在集体林权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的背景下,在产权明晰、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已经发表的情况下,甘肃省一部分承包农户不愿经营、不会经营的问题突显,并且经营方式普遍粗放,效益低下,有的林地甚至长期闲置,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科学合理的流转林地不仅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且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之一。通过林地流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农户分散的林木林地资源流转给有意愿、善经营的大户或新型经营主体,一方面能够增加农户的资产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得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生产可以顺利展开,实现多个主体的共赢。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以产权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家林权改革监测数据,对甘肃省林地流转基本情况和特征进行分析。经济管理论文。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2020年的农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上一番,达到全面小康的水平。而林地是农户重要的生活及生产资料,森林更是其家庭财产的一部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林业作为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是亿万农民就近就业创业的好选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农村全面小康的如期实现,需要在林业方面作出努力,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林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全面提升集体林地和林业以及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同时,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突显,而且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其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坚持“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做出的努力。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日显重要的条件下,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同样也是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述评
虽然国外学者们对林地权属有一定关注,但是国外有关林地流转的研究却比较少。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域外国家的土地私有化性质使得其林地流转实质上为林地所有权的流转,林地流转的过程即林地所有权的变更。其林地是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的商品,影响林地流转的因素即影响林地交易的因素。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国外学者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分析或统计性描述方法,通过计量方法研宄的较少;从研究对象来看,可以分为出售方和购买方两个角度,出售方主要包括林业企业,够买方主要包括机构的投资者和其他税收优惠实体;从研究结果看,对林地出售行为影响最为显着的因素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和税收政策,其他因素则有企业合并、削减债务等。对林地购入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林地的资产属性和多元林地投资机会,其他因素包括预防通货膨胀、进行森林休憩娱乐等因素。
(二)国内研究述评
对于林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学者们研究集体林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的方法既包括定性研究也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学者们用来定义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最早的一种方法。陈永富及徐秀英、沈月琴等人早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就指出了集体林地流转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包括乡村干部对林地流转的认识存在偏差、合同不规范、林地资源缺乏科学的评估以及农户参与林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徐冬梅、支玲在申端锋林权小流转的基础上结合其调研经验,对林权流转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得出林农流转外部前提的重点在于产权,包括产权明晰与否、产权的保障机制、服务机构是否规范以及产权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和林业资源自身状况五个方面,林农流转的内部因素包括林业资源效益状况、流转双方的成本与效益、林农的家庭收入结构及收入水平四个方面。经济管理论文。
第二章甘肃省林地流转相关概念及现状分析
一、林地流转的相关概念
(一)林地和集体林地
林地是森林的载体,即“生长着林木的土地”气据《森林法》规定,林地是指郁闭度在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苗圃地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具体来看,若按利用类型划分,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的绿化用地,以及建造铁路、公路、河流渠道时修建的护路、护草林等(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等都是归属非林地的二级地类)。若按主导功能的不同划分,林地可分为商品林(地)和公益林(地)两个类别。
而从权属划分来看,我国林地可分为国有林和集体林。集体林即山权归属于集体所有(即归属于村农民集体或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森林。它包括《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分配给农民个人所有的通过合作化时期转为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集体和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在国有土地上种植的林木;“四固定”时期确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森林、林木、林地;林业“三定”时期部分地区将国有林划分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且已由当地人民政府发放了林权证的。据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甘肃省集体林地面积占比为36.51%,集体森林面积占到6.52%。集体森林储蓄比例为4.6%。并且,甘肃省约95%的集体林都集中在乌鞘岭山脉以东的甘肃省中东部地区。经济管理论文。
二、甘肃省集体林及林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居于西部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是青藏、黄土、蒙古三大高原的交错地带,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这就决定了甘肃省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少林省区。
根据2015、2016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监测报告》(国家林业局经济研究中心),截至2014年年底,甘肃省样本监测县累计流转的林地面积为659.13km2,占全国样本监测县累计流转面积的4.93%(见图2-1),在7个样本省中的排名仅高于云南省。而从林地流转面积占样本农户家庭林地总面积的比例来看,甘肃省林地流转面积占其样本农户家庭林地总面积的比例仅高于云南省和陕西省。整体看,甘肃省林地流转规模并不大。截至2015年年底,虽然甘肃省样本农户的林地流转规模大幅上升,较2014年翻了一番以上,但是从全国数据来看,流转林权整体的绝对规模占农户家庭林地面积的比例一直在低位徘徊:大晨林地仍然.处于初始承包到户的沉淀状态,没鲁进入流转市场,集体林资源配置效率仍然存在目大的改善潜力。
第三章基于交叉分组统计的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初步分析..............24
一、交叉分组统计方法介绍...............24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24
三、甘肃省内部流转户与非流转户的区别.................26
第四章基于Probit模型的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4
一、模型选取及介绍说明.............34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34
第五章结论及启示....................43
一、研究结论..............43
二、启示...........44
第四章基于Probit模型的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取及介绍说明
根据上述交叉分组对比统计分析后,可以预测出户主特征、林地资源禀赋状况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预期影响方向,但是其影响程度却不能确定,并且依然不能确定林地性质和林道状况的影响结果,因此需要引入Probit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确认。
因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林地流转与否是一个二分类变量,即包括林地流转的“是”和“否”两个方面。这就要求在选取模型时保证因变量的取值是0或者1,因此本文选用二元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另外,由于甘肃省林地流转规模较小,为更好说明其影响因素,重点突出对林地不流转的影响作用,在因变量方面,将林地不流转设为“1”,其发生的概率记作为P,将林地流转设为0,其概率的发生为1-p。经济管理论文其模型如下:
第五章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甘肃省林地流转有着自己的特质,从甘肃省林地流转的发展趋势来看,甘肃省农村集体林地流转在整体规模上较小且在流转中有波动,但是整体呈递增状态;在流转方式上也逐渐完善,由最初的单一转让方式变为转让、出租及其它多种方式并存,形式更加多样灵活;在流转意愿上农户的总体流转意愿不强并且对流转结果评价一般;在林地性质上,甘肃省的林地流转以公益林为主,这是区别于其他样本省的一大特征;在林地流转价格上,其对农户家庭收入的贡献微不足道;在流转对象上虽日益丰富,但是工商企业的参与度明显下降,在甘肃省农户资金、开发、综合经营等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其实并不利于甘肃省林地的资源整合开发。经济管理论文。
从显着性水平来看,区位因素、流转意愿、林业补贴金额以及流转信息透明程度四个因素正确接受原假设的概率最高,而从影响系数来看,林地流转意愿、区位因素以及流转信息透明程度这三个因素影响较大,不考虑作用方向的情况下,分别达到2.68、0.85和0.47的系数影响力。具体来看,甘肃省农户林不能及时获取林地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户流转意愿不强,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户职业结构划分不合理,存在农村空心化现象,林业补贴归属不明确,林地细碎化程度高。这些因素不仅制约甘肃省林地流转的发展而且影响资源配置调配,最终影响林权深化改革的发表,而且是甘肃省林地有效持续健康流转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考虑显着程度和影响系数之后,各影响因素的排名为:流转意愿、区位因素、林地信息透明程度、林业补贴金额、户主职业结构、教育程度、林地细碎化程度和户主年龄。林地的公益林性质和林道状况在目前大环境大背景的影响下还不是制约甘肃省林地流转的因素,但是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经济管理论文。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农业经济]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农业经济]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农业经济]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农业经济]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农业经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农业经济]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农业经济]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农业经济]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农业经济]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农业经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