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历史论文>>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蒋介石角度看西安事变关键人物和解

【近现代史毕业论文】从蒋介石角度看西安事变关键人物和解

作者:admin时间:2019-10-19 09:12:32阅读:346来源:本站
  本文是近现代史毕业论文,1936年, 杨虎城与张学良为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发起西安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从兄弟操戈到共同御辱”的转折点, 在我国抗日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影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从未停止, 研究角度较为多样, 成果颇丰。学者何扬鸣论述了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发展的影响;左双文分析了西安事变后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中心的南京讨伐派状况;[2]占善钦对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决策转变、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谈判、西安事变释蒋四大热点难题问题进行了全面地探究;郝银侠以杨虎城为视角研究了其与西安事变的发起、演变之关系;范丽红则分析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的和解中所发挥的影响。笔者认为, 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从第三者如政学系、黄甫系、地方实力派、中共等角度以及从事变发起人张学良与杨虎城的角度进行, 而从蒋介石的角度分析西安事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而, 笔者拟从蒋介石本人角度出发分析事变的和解。有不妥之处, 尚请指摘。
 
  自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 蒋介石拒食两天, 表示绝不口头应允任何, 更不会签署任何文件。16日面见宋美龄、宋子文后, 态度大为缓和, 同意两宋代其谈判。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实为自保, 他们不愿在内战中自我消耗。为此, 张、杨孤注一掷, 以软禁的方式扣押蒋介石从而逼迫其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甲、停止剿共;乙、抗日;丙、容纳抗日分子, 重组国民党。[6]蒋介石虽是西安事变的人质, 但他本人的态度却对事件的发展态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
 
  笔者认为, 张、杨之所以能够得到蒋的口头应允, 是因为这些条件与蒋的初衷并不相悖。事实上, 蒋同当时四万万民众一样, 亦有一颗抗日之心, 这是他能接受谈判条件的根源所在。
 
  首先, 抗日心初具。1927年9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 携夫人访问日本。11月5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蒋谈到:“中国革命军以后必将继续北伐, 发表革命统一之使命, 希望日本政府不加干涉, 且有以助之。”田中答到:“阁下何不以南京为目标, 统一南京为宗旨, 何以急急北伐为?”每提及统一中国之语, 田中辄为之变色。67蒋即窥得日本不希望中国统一, 中日之间必有一战。推荐阅读:遵义地面地下公共绿色交通发展走向哪里
 
  其次, 抗日心日益坚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蒋曾一度主战, “与其不战而亡, 不如战而亡”, [8]但又意识到国弱无所侍, 不能图一时之奋兴。中日力量悬殊, 这也是蒋一直“惜战”的原因, 但蒋抗日的决心却没有动摇过。1932年11月, 蒋即表示, “和平有和平的限度, 牺牲有牺牲的决心, 到了和平绝望需要牺牲的最后关头, 即当听命党国报效国家”。9月至11月支持傅作义绥远抗战即表现其抗日之心。1935年11月20日, 日本使者表示如中国方面对华北采取压迫或镇压的办法, 势必引起纠纷事件和破坏治安的行为, 届时关东军和满洲国断不会坐视不理。蒋答道, “对于破坏国家主权完整与行政统一的自治制度, 绝不容许”。2701936年7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 蒋在会上表示, “假如有人强迫我们承认伪国等损害国家主权的协定, 就到了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326上述一系列事件表明, 蒋的抗日意愿日益明朗化, 不再停留在日记里痛心疾首, 备战上偷偷摸摸, 宣言上畏首畏尾, “且谓蒋公抗日, 早具决心, 凡在帷幄, 均所熟知。”
 
  再次, 在西安事变前, 蒋与张学良在是否抗日的问题上实则并无分歧, 只是在时间问题与抗日和剿共的先后次序上无法达成一致。事实上, 关于联合抗日党派 (尤指联合中共) 和剿共的问题, 亦表明了蒋介石为抗日做准备的一种考量。蒋介石对中共的政策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 剿共。长征以前, 剿共目的在于消除其对南京的威胁。第五次围剿成功后, 蒋的目标逐渐演变为趁机尾随中共占领地盘。[12]307第二阶段, 剿否?长征后伴随着日本的入侵,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蒋考虑到中国落后, 抗日必独木难支, 苏联将是中国抗日的重要外援国。联苏就需恰当解决中共问题。长征过后红军暂驻陕北一隅, 人数不过三万, 这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蒋寻求政治途径解决的疑虑。第三阶段, 和解。1935年底蒋通过苏联向共产党转达他并不反对共产党的存在。同时, 希望苏联从中斡旋两党之关系。从王明发表的支持建立抗日国防政府和联军的文章判断, 苏联已向共产党传达了联合国民党的指示。但随后, 苏联出尔反尔, 拒绝向中共施压。这一态势迫使蒋只好转向国内。1936年1月宋子文及陈果夫等委托董建武和张子华向陕北苏区转达蒋试图解决两党关系的意图。322但当时共产党对蒋的本意并不托底, 所以未果。1936年11月, 蒋明确告诉冯玉祥, “防共问题更为重要, 否则不能与俄交涉矣”。
 
  不难看出, 面对时局不稳、国运如丝的境遇, 蒋在占尽军事优势的时候, 考虑的并不是尽剿与独霸一方, 而是从更为长远的角度考虑抗日问题, 即为获取苏援而不断调整与共产党之关系。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近现代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近现代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近现代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近现代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近现代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近现代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近现代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近现代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近现代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