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学东渐”西画东渐的路径
作者:admin时间:2019-08-07 10:14:01阅读:427来源:本站
在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历史大潮中, “西画东渐”也从未停止其脚步, 据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了解在外国传教士、中国留学生等人士的不断推动下, 西洋画从被动的传入到主动的学习、接纳, 从技法的传入到理论教育系统的全盘引进, 最终走进中国的社会和中国人的生活, 成为中国美术园地的一朵奇葩。
(一) 传教士是西画东渐的开拓者
我们回顾西画东渐的历史进程, 可以上溯到从16世纪末外国传教士踏上中国的土地, 直到20世纪初期, 在这漫长的三百多年历史中, 传教士始终与西画东渐事业息息相关, 可以说, 传教士是西画东渐的开拓者。其间先后出现了三次与传教士相关的西画东渐的重要时期。第一次是明末万历年间, 第二次是清中期康熙年间, 第三次是在晚清同治年间。其中, 前两次影响还比较小, 西画的影响还仅仅局限于宫廷或东南沿海开放城市, 而第三次则是在鸦片战争的背景下, 全面的、大规模的“卷土重来”, 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文化, 尤其是艺术领域产生至关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二) 留学生是“西画东渐”的重要推动力
在近代中国, 留学生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形成一定的规模, 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期间。近代出国留学生中, 少量是在改革封建教育体制背景下由政府公派的留学生, 大多是自费出国的。当时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地主要是东洋日本。因为, 1895年甲午海战后, 日本迅速崛起, 明治维新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取法西方自强的榜样, 加之, 日本与中国文化相通, 地理相近, 日本也因之成为当时众多中国青年出国深造的首选之地。近代归国留学生既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也是近代中国新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 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推动力[2]。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代背景下, 各界人士都在探寻不同的救国之道, 文化救国、艺术救国便是一部分文艺青年的执着追求。一些进步的热血青年希望通过学习西洋画, 特别是选择留学的方式系统地学习西方艺术, 促进中国美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改革和发展, 建设起一个适应社会变革的新美术。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在清末绘画留学生中, 较有影响要数李叔同、李铁夫、李毅士等人, 他们为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1905年, 李叔同前往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1906年, 日本《国民新闻》对李叔同进行了专访, 还以“清国人志于洋画”为题介绍了李叔同的学习情况并刊登了其作品, 这篇报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海外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西洋画的现象产生了关注。李铁夫和李毅士也是晚晴时期较早到欧美学习西画的留学生, 并且都在国外留学10余载, 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西方美术以及美术理论的教育和训练, 后来均成为中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
(三) 专门办学机构的兴起成为西画人才培养的基地
办学传授西洋画技是培养西画人才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后, 随着上海、宁波、广州、福州、厦门五个通商口岸, 曾被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习天主教达百年之久的禁令日渐废弛, 外国传教士纷纷涌入沿海口岸城市, 传教布道, 兴建教堂。在这种情势下, 圣像、雕塑等宗教用品的需求量骤增, 招收学徒、培养人才便成为必然。因之, 以传授西洋画技为主的新式美术专科学校便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例如, 1911年, 周湘创办的中西图画函授学堂;1912年, 刘海粟、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 (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8年, 郑锦创立的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建立的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等。这些新式的美术学校, 不仅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办学模式, 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和卓越的西画美术大师。其中, 天主教会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开办的图画馆,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外国美术传授机构,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具有较大影响。土山湾图画馆从19世纪60年代清同治年间兴办, 直至20世纪40年代解散, 历时80余年, 其传授的科目包括水彩、擦笔、铅笔、木炭及油画, 其教员多是传教士及画馆培养的留校学生, 它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系统掌握西画技法的美术人才, 如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 因此, 现代著名艺术家徐悲鸿曾称赞土山湾画馆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四) 西画社团的成立及西洋画刊的创办为西画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20世纪初期, 随着中国西洋画领域人才的骤增和西洋画在中国美术界影响的扩大, 以研习和传播西洋画为宗旨的西画社团也相继成立。1915年, 乌始光、汪亚尘、陈抱一、刘海粟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西洋画研究团体东方画会;1916年, 乌始光、汪亚尘、陈抱一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华美术协会, 会员以留日学生为主;1916年, 李叔同等在杭州成立洋厕研究会以学习、研究西洋画为主, 成员有刘志平、丰子恺、潘天寿、吴梦非等;1918年, 蔡元培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1919年, 江新、丁悚等在上海成立天马会等。虽然, 不少西画社团存在的时间不长, 犹如昙花一现, 而且, 它们的活动范围也主要限于北京及东南沿海大都市之内, 但20世纪初期西画社团的成立及开展的习作展、出版西画刊物等活动,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却具有独特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画报画刊也是传播西洋画的重要载体。中国的画报发轫于上海, 并且在抗战爆发前, 上海一直引领着中国画报发展的方向。中国最早的画报是在上海创刊的《小孩月报》 (1875—1915年) , 是美国传教士范约翰主编的供中小学生阅读的兼有文字和图画的画刊。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刊, 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 创刊号开宗之言讲:“画报盛行泰西, 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 或新出一器, 乍见一物, 皆为绘图缀说, 以征阅者之信。”其由上海《申报》附送, 每期画页八幅, 1884年创刊, 十余年间共发表了四千余幅作品, 多参用西方透视画法, 构图严谨, 线条流畅简洁优美, 神仙人物、市井小民、内外新闻, 无所不画, 颇受读者欢迎。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 上一篇:探析近代西画东渐的时代大背景
- 下一篇:浅析先秦史与中国近代史之间发表指导意义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近现代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近现代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近现代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近现代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近现代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近现代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近现代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近现代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近现代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近现代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