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机制
作者:admin时间:2019-08-05 02:37:43阅读:427来源:本站
历史虚无主义无疑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其危害机制表现于通过瓦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思想、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们的价值追求、通过质疑共产主义信仰侵蚀人们的精神支柱。今天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就分析一下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机制。
通过瓦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思想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由此缔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苏联的主流意识形态。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发表指导下, 广大人民群众先后取得了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的胜利, 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使苏联成为当时与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的社会主义强国。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然而,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 赫鲁晓夫作了一个秘密报告。这一报告的基本精神是全盘否定斯大林。赫鲁晓夫这一行为,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 是“揭了盖子, 又捅了篓子”。斯大林执政初期, 苏联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形势确实相当尖锐。为维护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斯大林实施了清洗运动。基于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局势, 这应当是无奈之举, 也是正义之举。至于平庸的执行者将清洗运动推演为“大清洗”运动, 斯大林自然要承担领导责任。
在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前, 苏联领导层与群众对“大清洗”运动有不和谐的声音, 这亦属于历史事实。如果苏联共产党能够认真反思, 深刻吸取教训, 采取稳妥的方式纠正错误, 那么对党的领导会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而赫鲁晓夫突然且不计后果地批判斯大林, 由此否定斯大林的历史贡献。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外招致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人们由质疑党的领导人, 推及党的发表指导思想。苏共领导人也意识到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勃列日涅夫忧虑当时假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盛行。这一点, 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也认可。与这种现象相伴随的是, 苏联意识形态教育则失之空洞, 流于形式。显然, 达不到以正视听的目的, 更难澄清人民头脑中的糊涂观念。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在苏联推行“民主化”和“公开性”改革。伴随这一改革, 苏联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意识形态多元化现象。1987年7月21日美国合众国际社发表评论说:戈尔巴乔夫把斯大林“暴露在公开性原则的聚光灯下。现在接连不断的文章、信件、回忆录对斯大林的每一个重大行动提出了疑问。”[8]随着这种改革的推进, 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遭到瓦解。对此, 有一现象为证, 苏联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公开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乘机在文学界、政论界和史学界纷纷施加影响, 推动产生了批判斯大林的高潮。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伴随这种高潮的加剧, 历史虚无主义变本加厉, 不遗余力地否定列宁及其领导的十月革命。不仅如此, 历史虚无主义还毫不手软地批判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与错误。并以此为契机, 颠覆苏联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念, 代之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念。这样, 苏联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彻底瓦解, 人民的思想极度混乱。由此, 苏共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就这样逐步丢失了。
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们的价值追求
通过瓦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达到扰乱苏联人民思想的目的。为颠覆苏联人民的价值追求, 历史虚无主义将罪恶的目光瞄准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十月革命以来,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发表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鼓舞着苏联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苏联人民的极大拥护, 社会主义成了苏联人民的价值追求。
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噪下,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基础几乎都被否定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公开质疑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实践的合理性。1987年7月, 苏联《消息报》发表了谴责苏联中小学历史教材的文章, 这篇文章认为“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9]。这种讽刺的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 而且落实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1988年6月, 苏联教育主管部门取消当年中小学历史课考试。更匪夷所思的是, 官方要求全国所有学校在1989年销毁历史课教材。变本加厉的是, 1989年12月, 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决定, 苏联全国所有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停止开设马列主义课程。如果说, 取消历史课考试, 说明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那么, 取消马列主义课程, 则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已遭受了质疑。
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噪下,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几乎都被否定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公开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造成社会主义‘罪恶’的根源”;在全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过程中,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已经过时”;在竭力否定阶级斗争理论的同时, “甚至叫嚣将马克思主义从俄国驱逐出境”。显然, 否定了马克思主义, 就顺理成章地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
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具体是从否定苏联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等方面展开的。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否定, 其标志是赫鲁晓夫所作的秘密报告。从此以后, 部分党员与群众开始质疑党的领导以及无产阶级领导的先进性。部分群众出于对现实的不满, 将党的领导人塑造成独裁与残暴的封建帝王。部分群众出于对朋友与邻居的同情, 将无产阶级专政塑造成暴力与血腥。这样, 人们由质疑党的领导人, 推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文是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如果说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比较单一, 那么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开始全面化系统化了。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从理论基础上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而且它们迫不及待地从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否定。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于, 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共产党领导, 推崇多党制;历史虚无主义攻击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推崇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推崇私有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通过质疑共产主义信仰侵蚀人们的精神支柱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达到颠覆苏联人民价值追求的目的。为侵蚀苏联人民的精神支柱, 历史虚无主义狡黠的心思开始关注共产主义信仰。我们知道, 共产主义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当然, 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体现在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与共产主义实践的正确性中。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共产主义实践的正确性, 侵蚀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不得不承认,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不过往往是, 历史虚无主义忽视苏联共产党与其领导人的历史功绩, 放大其失误。如闭口不谈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却大肆渲染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失误。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大肆诋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又鼓吹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在对苏联人民进行精神上的极力引诱中, 一方面鼓吹西方政治体制民主性和经济自由, 另一方面美化与吹捧西方人民生活水平。同时, 西方“和平演变”反动势力也推波助澜。他们利用大众传播媒体, 对苏联民众不断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否定集体主义, 宣扬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观、平等观念。他们“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煽动人们的不满情绪, 并将这种情绪的矛头指向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 侵蚀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 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发表指导地位。这一错误路线, 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破坏。人民群众对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前途逐渐失去了信心, 苏联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日益疏远。这样, 人民群众逐步放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 开始质疑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1990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在党员中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该调查显示, “21%的党员认为党组织已经没有任何威信, 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它残存的一点威信也正在丧失;20%的共产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持动摇、中立、漠不关心的态度, 他们表面上没有退出苏共, 实际上已不参加党的政治生活, 不参加会议, 也不交党费。”[12]苏联共产党员对党的态度、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态度如此, 共产主义认识的真理性可见遭受到何等否定。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 上一篇:分析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
- 下一篇: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地位分析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近现代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近现代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近现代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近现代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近现代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近现代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近现代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近现代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近现代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近现代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