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新古韵小说——浅谈葛亮《北鸢》的复古与
当前长篇小说有种新的发展趋势,开拓“新古韵小说”,即吸取古典文学的雅致神韵,深得中国国学精华,渗透传统文化哲学,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即便描画沉郁历史,意境思想皆讲究文气,笔墨抒情,文风古朴宁谧厚重,仿佛管弦丝竹,空灵飘远,悠扬悲情,力求打通史传与诗骚文化传统。新古韵小说的复古不是关键,而重在熔铸当下文化,强调深度层次的新变,在文本哲思意蕴、符号叙事形式、文化转型省思等层面的突破。当代散文古雅化成功的较多见,如钱锺书、董桥、余光中等作品,但此类长篇小说较少见。葛亮锐意开辟“新古韵小说”。居港以来,得中西之风濡染,融汇于文,自成一家。每长篇均斩获大奖:“南北书”(《朱雀》与《北鸢》)分获2009年及2016年“亚洲周刊年度华文十大小说”。
如果说,《朱雀》描画20 世纪南京史,三代家族,是历史小说;那么,《北鸢》则描画20世纪上半叶民国史,借家史国史。新古韵小说如何渗透古风神韵,弘扬传统叙事,在复古中求新变,在传统性中注入新元素,成就新小说格局?本文重点分析新古韵小说在符号学、叙事学、文化学层面的新变。
一、传统符号的复兴化合
新古韵小说善于化用中国传统符号,链接情节,传情达意,含蓄蕴藉。罗兰·巴特《符号帝国》认为,东方文化普遍重视符号、形式、过程,表达个人情致和灵魂,以达到理想的无言之境。《北鸢》善用中国特色符号,对京剧、茶艺、纸鸢、书法、绘画、金石、服饰、饮食甚至武功等传统文化均有考究,此种风雅韵致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罕见。该书以民国时期襄城的民族资本家卢氏与士绅家族冯家的联姻为主线,刻卢文笙的成长史,借家族史,近现代史的家国兴衰。风筝符号不仅是书名,而且是全书串珠,一路旖旎而来,不可或缺;且用大量典故,涉及“扎、糊、绘、放”四艺。不像明清人情小说只是以“珍珠衫、百宝箱”等为重要道具,《北鸢》的风筝符号隐喻丰富,带出主旨寓意,不可小觑,有结构串针、情感隐喻、哲理寓意等重叙事功能。风筝结构抒情串针。全书以说法开局,先有篇首的楔子,开宗明义,为正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白蛇传》的神话引子与《红楼梦》的神话楔子。虚无的主调。《北鸢》用风筝楔子法,先讲卢文笙和冯仁桢两位老者,依照惯例,到四声坊取风筝“难得响晴的天,耳朵都听得见亮畅”(02 页)。通感手法,美好响晴开局。尾声:“暮色中,他们望见了一只风筝,飘在对岸某幢建筑的上空,孤零零的……看了许久,直到这只风筝远远飘起,越来越高,渐消弭于他们的视线。”(490页),肃杀悲凉作结。男女主角人生道路是苦尽甘来,迈向迟暮;小说路线却是先亮后暗,洋溢悲情。
《北鸢》每次风筝,都选取独特的抒情时刻,见出独特的抒情自我。如卢文笙与毛克俞谈画,引用徐渭的《墨荷图》款识:“拂拂红香满镜湖,采莲人静月明孤。”(276页),论画谈文格调颇高,足可见葛亮艺术造诣,状物景具画意美感;李欧梵认为,中国抒情从诗画传统演化而来,其特点在于抓取一个瞬间,将之变成比较永恒的境界和视野。全书的抒情笔墨像意画作,诗画中国与血肉中国并叙,诗情与苦情同抒,叙述宛转,文辞优美,实与虚,意与境,相谐。
抒情的主调
风筝符号紧联亲情。正文开篇很吸引人,民国15年11月即1926年,婴儿啼哭声锥了昭如的心,贵妇因恻隐之心,出手救下贫妇欲卖的稚儿,改了婴儿文笙的命运,从此生母故事淡出,养母故事出场,开始荣辱共生的传奇。开篇就悬念丛生。卢家睦给儿子卢文笙送第一个生日礼物,就是虎头风筝,因儿子肖虎。后来,父亲意外死于疫症,但每年的风筝却依然送来。卢文笙的首个本命年生日,被龙师傅请到四声坊,看扎风筝,手艺人边做边讲故事:父为每年送子一风筝,帮手艺人盘下了店面。如今儿子连父亲样貌都无从想象,但父爱如山却长存于风筝之中。
风筝符号关联爱情。偶遇,自古就是男女相恋的绝妙途径,充满浪漫色彩,如《诗经》云: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古小说常公子佳人捡到某物,立即成就佳缘。但《北鸢》叙述不会如此轻省、巧合。第二章十二节“青衣”,讲卢文笙与冯仁桢孩童时初相见,因随家人去看京剧,各自在容声大舞台包厢,同看言秋凰的戏,远远瞥见对方。第三章十三节“风筝”再相见,因风筝:仁桢放学回家见到放风筝的文笙,说“我认得你”。直到第七章“归来”,他们才又在容声偶遇,已相隔十年。后来在戏院散场、遭遇封锁中,她带他绕过了封锁,约他教放风筝:“当年你肯收我做徒弟,我现在已经是个高人了”(404页),全书止笔时间是文笙和仁桢结缘,抱养了双亡好友的新生孤儿,头尾均婴儿出场。《北鸢》相遇和选择,情缘与亲缘一体。风筝符号关联历史民间,隐喻人生哲理。卢文笙在老师毛克俞的指引下,图绘风筝,题名为“命悬一线”,学生们建议为“扶摇直上”,毛老师定名为“一线生机”(289页)。而昭德遗物一盒金条救了一批革命伤员,宝盒外层所刻梵文,被叶师娘认出为“归命”(220页)。雅各人生哲学,顺势而为,自称源于卢文笙当年所教的放风筝学问。全书时刻见着生命之思。五四文学反传统,反的是套路、老朽、空洞、铺排。新古韵小说不是套用传统符号,散发陈腐之气,而是活用符号,化出新意,在谋篇布局、内容意蕴、哲学理念、文风格调等层面均巧妙运用,独具匠心。
二、家族小说的述真与虚构叙事
新古韵小说要得古典文化精髓,将中国传统叙事学神韵发扬光大,要考虑古典思想的现代移植,处理历史与机遇嫁接中虚实不和的麻烦。《北鸢》以作家自身家世为本,还原历史本面,如在目前,召魂有术;时运变异,人力的可控与不可控,命运的起承转合才是关键。让人感慨王德威论中国抒情传统:“人生变化和矛盾是常态,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远的空间,让另外一时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住,无有阻隔。”这正是文学的意义。
新古韵小说对作家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远之思从祖辈传袭而来,难得的古典文人气息渗入年轻作家的心魂。《北鸢》首次追溯祖辈身世,自序《时间煮海》指出,祖父葛康俞评郭熙《早春图》:“动静一源,往复无际。”引自《华严经》,多半为自喻,那时代的空阔与丰盛有很大的包容,于个人的动静之辨,则如飞鸟击空,断水无痕。《北鸢》实为家族小说,卢文笙见出外公影子;毛克俞见出祖父的影子。安徽安庆陈氏、邓氏、葛氏三大家族关系错综。陈独秀父亲陈衍中生女二:长适吴向荣,次适邑庠事姜超。姜超之婿是葛康俞。即是说,葛亮的太舅公是陈独秀,叔公是邓稼先。出身于如此家学渊深的家族,古雅成为葛亮与生俱来的东西,渗入骨髓。葛亮自谓祖父是自己的人生坐标:“独立于时代之外做自己的事,是很不容易的。”《北鸢》为何专民国?因民国保留了中国风骨,却日见凋零,旧时风物与谁说?早慧的葛亮以丰盈想象力,以才气毅力,追宗问祖,心怀景仰,在第三个本命年,就了第二部长篇巨著。
新古韵小说虽是虚构,却要见出非虚构的笔力,古意与新意互见。葛亮在古韵小说中浸透、悟透,方才执笔。而且,因所不是亲历故事,需借重案头工作,以训诂、考据、文献学的学问功夫,打桩立柱,夯实根基,再以小说笔法出之,学者作家化,作家学者化,既有学者考证功夫,也有小说家对技法、趣味、意境的关注,文字背后有深厚的功夫。葛亮迷恋历史掌故,迷恋和历史、文人传统息息相关的旧事物,自称“喜欢《世说新语》节制的叙事方式、经典的叙事态度,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人性和事物最本质、最内核的部分”;“喜读笔记文学《东京梦华录》、《阅微草堂笔记》等,得两大影响:一是对人物的勾勒,二是在涉及历史背景的小说时,重视掌故感”。
新古韵小说不仅要复古,也要出新。中国小说传统多为线性叙事法,《北鸢》超越于此,用双声道并置的叙事法,谋篇布局匠心独运,时空跨度广阔,委曲,序次井然,显示出纷繁复杂的时空多线叙事驾驭手段。全书八章,分三十七节,加楔子和尾声,共三十九节。单章卢家,双章冯家,交错铺叙。全书不仅梳理亲缘家族谱系,也细描师生友人等非亲缘谱系,这是对传统家庭模式的新演绎。
叙事时间纵向跨度波澜壮阔,注重历时事件,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齐头并进,刻几大事件。单章每节卢文笙一个阶段的成长史。第一章婴幼年家变这章以婴儿出场起笔,父女仙逝作结。特别的是,昭如为偿夫遗愿,安排卢秀娥与秦中英冥婚,后来秦家远房侄子秦世雄前来投奔,结果,天赐得力亲戚。昭德与昭如心知自己的男人死去,皆因男人的贴身跟班独自回家来,让人惊心。第三章少年逃难:日本入侵,举家跑反,大姨为救全家而牺牲,受伤的一群人流落到教会医院,文笙结识国外神职人员叶师娘、叶伊莎、雅各等。第五章青年求学:借住天津舅舅家,认识老师毛克俞、同学凌佐等。第七章参加革命,与韩喆主任、浦生等人共同战斗,凌佐牺牲。第八章成家立业,文笙被母亲从战场中强行召回,跟着商人姚永安,去上海学经商。
叙事时间横向跨度错综复杂,全书双线交错,几个家族、几个人物共时涌现;恰似口技模仿火灾,考的是全身并用;万箭齐发,逐一扫落,考的是眼疾手快;千人千事,齐集共鸣,考的是铺排有序。《北鸢》家族网络,井然有序。卢家睦与孟昭如有子卢文笙,卢家睦有原配与女儿秀娥,还有兄弟老六,媳妇荣芝。孟昭如长姐孟昭德,嫁与石玉璞;兄长孟盛浔,原配张氏生女温仪,嫁与查理,后离异,侧室崔氏生女可滢。四爷冯明焕与左慧容有三女,长女冯仁涓,嫁与姨妈左慧月之子叶若鹤,二女冯仁珏,三女冯仁桢。第八章才渐渐及文笙与仁桢恋爱、结亲;两人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家与国不可分,在成长史主线之余,《北鸢》也诸多历史人物、社会风貌。葛亮外公少时曾随母亲住在天津的姨丈褚玉璞家中,姨丈时任直隶省长兼军务督办,是直鲁联军的统领之一,亦是颇具争议的人物。鸳蝴派秦瘦鸥《秋海棠》的军阀袁宝藩以其为原型。《北鸢》之石玉璞也以其为原型,借之奉系、直鲁联军和北伐军的错综关系。因外公母子寓居天津意租界,做“寓公”,于是又借海纳百川的租界,横向综遗老贵族、下野军阀官僚、失势外国公使等砥砺故事,得切实从容。
新古韵小说从传统的线性时间叙事,转向时空并置的多线叙事。《北鸢》天津、上海、北京、大连等真实城市,但最重要的叙事空间——位于中国南北交界处的襄城,则为虚构。实验空间架空叙事,跨度宽广:襄城商铺,天津意租界,日本人入侵,城里人往乡下跑反逃难,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上海租界生意场……纵向、横向、斜向错接,有条不紊。此书既有家史的真实基础,也有虚化的空间和时间场景,虚实默契,多头并进。不时插入老年仁桢的回忆,仿佛显现构思过程的后设叙事。林语堂《京华烟云》也民国家族史,但更倚重情爱线索,主要为以今观今的聚焦视角,而《北鸢》不仅以古鉴今,更是以今视古,叙事视角更为宏阔多元。
符号学述真,并不鉴定某事真假,而关注讲述过程的真实性。格雷马斯述真方阵指出,真:既是又似,假:既非是又非似,保密:是但非似,幻觉表演:非是但似。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从发送者、文本、接收者入手分析述真,接收者愿意接受有四类:1.诚意正解型:诚意意图+可信文本;2.欺骗成功型:不诚信意图+可信文本;3.反讽理解型:诚信意图+不可信文本,如网络段子手的夸张搞笑,不可靠叙事的疯子傻子;4.表演-幻觉型:作伪意图+不可信文本。《北鸢》属于典型的诚意正解文本,读者与作者莫逆相视。该书本虚构,但因有逼真性,表演—幻觉演绎成功,读者阅读时会拒绝人格分裂,选择信以为真。马格列特画一只烟斗,却标明它不是烟斗,寓指要区分经验世界与虚构世界的真实,虚构真实只能在虚构内部判断。当今读者并无直接的民国经验,间接了解都来自彼时文人。《北鸢》述真,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对讲述过程极为用心,力图还原当时人的习俗、爱好,力图模仿当时的语言风格,还原当时的情味,做到自己的叙事风格与民国作家一致,或者说,与读者心中的民国味相一致。许多家族小说用今人口吻先辈故事,葛亮用祖辈所处时代的讲述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更具逼真性。
三、传统文化复兴的港式变异
有学者将新古韵小说界定为“新古典主义”。18世纪中叶,庞贝城发掘,德国温克尔曼的美学传播,激发英国的古典主义复兴,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古典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认为艺术家须从理性出发,克制感情,发展温文尔雅、充满灵性的知识阶层文艺,使作品喜闻乐见,富于教义。中唐韩愈提倡古文运动,所复为秦汉之古。中西文化复兴,都要回溯至德国雅思贝斯所指的“轴心时代”,可以说,新古韵小说是新古典主义在东方语境下的回归与重建。
新古韵小说复古,化用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关键还在于求新,谋求建构适应新时代语境的新文化、新气象。如果说,《红楼梦》有老庄道家气象,厌恶经济禄蠹、经世济国,看穿一切,最终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那么,《北鸢》更有儒释道三合一的气象。主角卢文笙的人格就融合了儒释道三风:抓周抓空,被高人解为无欲则刚、目无俗物,日后定有乾坤定夺之量;自幼寡言少语、木讷憨厚,有隐士风范;年岁渐长,习文弄墨,善良温情,但不是只会死读书的腐儒,当遭遇家国危难时,积极入世,参加革命,经商立业,传承儒商家风;及至看周围至亲好友的诸种人生变故,尾声时,出世的佛家气象渐显。文笙的人格气质正是葛亮心中理想的中国人形象。但全书的儒风更盛,刻画有情有义的百姓群相,不刻皇帝将相、统治阶层、英雄侠客、才子佳人的滥调,有意演绎现代的新儒风。有意设置人名为“孟盛浔、孟昭如、孟昭德”等,均为山东亚圣孟家后代,而不是孔家。笔者此后方知,昭如的原型为葛亮的外曾祖母(太奶奶)昭儒,的确是孟氏嫡传。《北鸢》得入心入肺,兼具温度与热度,皆因渊源有自。
新古韵小说上承儒家传统文化。孟子不讲霸业,而讲王道;劝止君主征战,而让民众安居乐业,并与民同乐;不讲利,而讲仁义,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民贵君轻。全书不断反思男人世界的武功和战争:习武之人,有戾气,太有输赢心,不祥不吉。枪法奇佳的石玉璞,先成为土匪,后成为军阀枭雄,因下属柳珍年造反,最后死于同类相残。乡下仕绅家所聘的武师李玄,最终也被土匪砍头。刻两类日本人代表:医生夏目,冯家私人医生,行善;和田润一,极恶军官,因极迷京剧而命丧黄泉。作者甚少直描惊心动魄的战争炮火场面,而多死伤场面,其恻隐之心使之无意战争小说,见出墨家的兼爱非攻的反战和平思想,这不同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
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北鸢》人物言行举止与儒学息息相关。昭如闲暇练书法,笔录《毛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109页)教小儿读《唐诗三百首》《千字文》《朱子家训》《淮南子》;为儿子谈亲事,说《浮生六记》的沈复与陈芸;还用典譬喻:“君子可欺以其方。”此语出自《孟子·万章上·校人欺子产》:“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对君子可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合乎情理的方法来蒙骗他。文笙参加革命回来后,读《耳新》《世说新语》。仁珏十三岁临欧阳询、十五岁临赵孟頫。连奶妈云嫂,都能开口闭口讲野路子的《隋唐演义》。人名背后有深层文化底蕴。卢家睦请画家吴清舫为儿子取名,“文笙”取自《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字为“永和”;亦有《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义。“仁桢、仁珏”谐音“仁真、人杰”。钱穆认为,“儒家的最高理想境界,是性情与道德合一,文学与人格合一。”儒家的行善好义精神在葛亮笔下绵延不绝,《北鸢》出了孔孟哲学的时代新变,亲情爱情人情处处见出仁义礼智信、因果相报的精神,正面人物多于负面人物,人间的暖意,抵消了人间的寒意,更多地呈现儒家文化的民间精神。
新古韵小说在异质文化的对照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香港是具有典型的商业社会特性的城市,也许这是促使葛亮外公的民国经商经验的因素,也许他在明清拟宋市人小说、民国商人小说中,找到了彼此关联的要点。古代家族小说多官宦家族,如《红楼梦》的钟鸣鼎食之家。古代商业地位低:士农工商。自明清起,商业渐兴,地位提升。时至今日,商业经济、金融财经发展已是登峰造极。《北鸢》卢家三代经商,将五金店经营成了响当当的品牌“德生长”老字号,在多地有多家分号。卢家睦无意中盘下风筝店,成就了天使投资的典范。全书前面部分得好,家族场,荡气回肠;后半部分战场、生意场,临近尾声文笙学商,转而以姚永安为情节勾勒的重心。其出场和离场颇具戏剧性,形象也维度复杂,八面玲珑,尤其曾在三爷冯明耀的生日宴上,拉一把京胡救急,免除了和田润一的疑虑,为冯家人消灾。笔者细思之后,方明白塑造该形象是为再现其时的商风大变:卢家是十足的儒商家族,坚守诚信、勤劳、节俭、厚道、和气、讲信誉的生意经,却不幸已逐渐被其他商人背弃,仁义古风失守,姚永安这类长袖善舞的商人登台;甚至连基督徒雅各,也变成了周旋于犹太商人之间的奸商角色,其作为中介,倒卖受海水浸泡的布匹给姚永安,间接导致了后者破产。姚永安类于《金瓶梅》西门庆——中国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期新兴商人典型,靠巧取豪夺的原始资本积累发家暴富,但又不是西门庆式十恶不赦的痞商形象,而是更有儒商气质,一生大起大阖,最终生意破产自杀。作家姚永安,更想凸显人生的仓皇和身不由己的意旨,时代之变,由徐而蹙,人在瀚海,更若蝼蚁,“要永安”,不得安。全书前后部分的叙事节奏也由缓转急,主旨与形式呼应。
经过由点及面的梳理分析,笔者发现,《北鸢》开辟新古韵小说,不讲男性英雄霸业,如历史传记《项羽本纪》的个人王霸,英雄传奇《三国演义》的三足鼎立、《水浒传》的英雄群相;不讲神魔小说《西游记》式求真求知历险;不是人情小说《红楼梦》式对家族鼎盛时代衰亡的悼词和哀歌;而是古风人格与风格统一,承续孔孟儒家的向善传统,承续五四时代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传统,注重追溯民间精神、弘扬民众大义;崇尚自然和谐的性别关系,寻求男女相互尊重、对等的生存意义;既有史诗色彩,也继承了抒情传统,且抒情比重更大,文气更足;既传承古典因素,也开拓时代新变的因素。香港先锋小说多讲究形式的西化新奇,而《北鸢》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朝中国古典看齐,因此在香港文坛更独树一帜。台湾文学更恪守中国传统文学雅致的儒风,葛亮的风格与此一脉更为接近。在当前弘扬传统国学的时代语境下,葛亮开拓新古韵小说可谓恰逢其时。由此牵引,未来,新古韵小说类型必将蔚然成风。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中国通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中国通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中国通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中国通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中国通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中国通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中国通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中国通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中国通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中国通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