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历史论文>>中国通史清末留学欧美运动的缘起中国通史毕业论文

清末留学欧美运动的缘起中国通史毕业论文

作者:admin时间:2019-11-01 07:28:04阅读:418来源:本站
在清末以留学日本为主的大潮中,不可忽视的还有留学欧美的活动。自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首批公派留美幼童和随后的福建船政学堂派学生留欧之后,到清末新政之前,没有派遣较大规模的学生留学欧美。随着清末新政时期鼓励留学政策的颁布,留学欧美也再度兴起,成为清末留学大潮的一部分,而欧美留学生则成为晚清中国留学大潮中文化学术水平非常优秀的群体。
 
一、早期留学欧美的回顾
 
中国近代留学肇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文化相互撞击的产物,更是先进的中国人力图走向世界,推进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一部分。中国早期留学欧美运动始于幼童留学美国。1867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深受西方现代文明影响的容闳,提出了著名的4条“条陈”:中国应该组织一个汽船股份公司;政府宜派颖秀青年出洋留学;政府应该设法开采矿产,以尽地利;政府应该禁止{论文就找博学论文}教会干涉中国人的司法程序,以防止外国势力的侵入。
 
清朝有严密的等级制度,容闳并无上书的权利。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丁日昌等人奉旨前去处理,容闳担任翻译。容闳乘机向丁日昌进言,请其向曾国藩重提三年前的留学计划。其时,鸦片战争的惨败不仅使朝野形成了自强御侮的共识,“稍变成法”的意识也已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当时,洋务运动正蓬勃开展,人才奇缺,迫切需要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容闳的建议与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十分符合。1871年8月5日,根据容闳的倡议,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奏请派遣幼童留学美国,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为了不给保守派以口实,曾国藩还特别建议持重老成的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与容闳一同负责,并由陈任留美学生监督正职,以便获得批准,并周密详尽地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等,主要内容为:照会美国,说明事由;经费中国自备,教学美方负责;在上海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选拔培训出国者;在美国成立留学生事务所;选拔12—16岁身家清白、读过书的儿童参加考试;确定总人数为120人,分4年派出,每年30人,每期为15年;除西学外,仍需学习中国传统经典及清朝 “律例”等;对学生实行年统考制度;此为官派学生,不得半途而废,不准加入外国国籍,毕业后也不准自谋职业;各种各样的经费预算。
 
1871年9月,清政府批准了幼童留美方案,容闳为此兴奋不已,于是他开始落实第一批招生计划,并先期到美国安排。从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于海防的需要,从1877年开始,清政府又派出福建船政学堂四批学生赴欧留学,包括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的严复。它开了清政府向欧洲官派留学生之先河。留欧学生归国后很多成为北洋海军中的骨干,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血洒海疆:有的则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清政府停止官派留学欧美计划的原因
 
但是,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在1881年被清政府提前召回。到维新时期,早期留学欧美运动悄无声息地停止了。
 
中国通史毕业论文翻阅到,清政府停止派遣学生留学欧美,其原因相当复杂,大略如下:
 
首先,官员封建保守,目光短浅,具体负责留学美国事务的陈兰彬等人对留美幼童的苛责,造成中国官派留美运动半途而废。
 
陈兰彬(1816—1895),广东吴川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他并不是一个顽固的保守分子,曾参办洋务,“起草了致总理衙门函《论幼童出洋肄业》,参与了留美幼童出洋条款的拟定。同治十一年,任清政府首任留美幼童监督。在如何教育、管理留美幼童的问题上,他重视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忠实地执行清政府的有关规定,但是,他不明察曾国藩关于幼童抵美后学习内容以西学为主的真实意图,且与留学生出身的副监督容闳不睦。在撤回留美幼童问题上,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吴嘉善(1818—1885),江西南丰人,咸丰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散馆编修。光绪二年(1876年),经驻美公使陈兰彬推荐,任中国留美学生监督,为清政府中途撤回留美学生决定的始作俑者。他提出撤回留学生的主要理由是幼童“洋化”和“信教”。他无限地扩大是非,上纲上线,并以此来否定整个幼童和留美活动,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幼童留美的性质和意义。有关情况在容闳的《西学东渐记》中有详细的叙述,在有关的研究著作中也不鲜见。
 
以往的有关评论在幼童撤回这件事上,基本上全盘否定陈、吴,这难免绝对化。从根本上讲,幼童被提前撤回,是当时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与西方文明的鸿沟太深太宽,以致无法调和。他们与幼童、与容闳之间的根本矛盾也就在于此。客观地讲,他们对幼童的管理也并非一无是处,问题是过分地苛责成长中的幼童,而不积极加以引导,一发现幼童出格的言行,马上告状撤回,把矛盾推向尖锐。而且,他们与非仕途出身、不谙官场的容闳,不仅在文化理念上格格不入,在行事作风和方法上,彼此也很难认同配合。因此,幼童被提前撤回似乎早就是个定数。但是,即使如此,幼童们回国后的表现也足以让后人赞叹。
 
其次,甲午战争后,中国举国上下将日本作为主要的留学国家,其原因是:甲午之战,中国惨败,激发了国人希望借鉴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而复兴强国的热情,故留学日本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而张之洞的《劝学篇》则成为当时国人向日本学习的宣言书:“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二、去华近,易考察;三、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四、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此种观点不仅为清廷所接受推广,也为民间所广泛认同。
 
再次,自19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经济严重支绌,更无力承担大规模地派遣欧美留学生的经济费用。仅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辛丑条约》)的赔款,即“庚子赔款”一项,就达4亿5000万两白银。
 
第四,美国的“排华法”也是留美的一大障碍。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根据1880年对《柏林盖姆条约》的修订,通过了《排华法案》。该法案是美国政府针对大量华人迁入美国西部从事铁路建设而作出的过度反应,也是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而且是华人所制定的的移民法。它也常常使中国商人和留学生入境时受到刁难,即使中国公使和美国友人出面交涉,也要经过多番折腾,方能正式进入美国大学学习。直到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对此再度讨论,并全票表决通过,美国才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就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表示道歉。
 
同样,由于政局不稳,清政府的财政进一步恶化,内外交困,派遣学生赴欧留学也逐渐停止了。以上就是今日博学论文网为您带来的毕业论文素材,仅供参考。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中国通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中国通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中国通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中国通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中国通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中国通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中国通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中国通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中国通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中国通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