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背后原因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全面普及,手机成瘾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本心理学毕业论文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三种理论为基础,透过心理学视角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手机成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心理学三大势力对手机成瘾的分析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并称为心理学界三大势力,是目前常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本文借助借助三种理论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原因进行解析,为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一)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最先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自心灵深处某种欲望或者动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无意受其影响。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快乐与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在某些现实允许的条件下给予本我适当的满足;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根据良心和社会准则,限制本我,发表指导自我。三个我和谐相处,人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心理或者行为的异常。
手机成瘾的人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就是人格中本我的力量过于强大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根据现实原则会作出各种对自身有益的理性决策,例如,收起手机去学习,工作或者运动。这些事情显然没有使用手机玩游戏、刷视频轻松,甚至是枯燥乏味和痛苦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对个体合理的甚至非常重要的。弗洛伊德曾将本我比作是马,自我比作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本我可能不会听话,本我和自我就出现冲突。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发展使得他们易冲动,遇事难自律,做事难自控。在手机的诱惑下,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研究指出,手机成瘾度高的学生在行为决策时偏好短期的获益而不顾长期损失。手机成瘾会导致成瘾者偏离目标行为,产生拖延行为。由此可见,手机成瘾将对处在人生关键期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最先创立的。华生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在特定的环境下培养,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作家,运动员,或者医生,律师甚至是盗贼。此话虽然过于极端。但是也反映出了后天环境与教育对人行为的塑造性和影响。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反应,习惯的形成以及环境所塑造和形成的。
研究发现,成瘾行为的核心要素就是心理渴求感,它是一种强烈要求使用引起成瘾行为的特定物质的心理体验,也是一种主观的动力状态。手机是一种强化物,每次使用手机就是一次强化。通过使用手机休闲娱乐时,人们会感到心情愉悦,与此同时会对与手机有关的信息建立起确定的反应,大脑形成有关手机使用的情景记忆;当碰到与手机有关的信息时,例如,看到手机屏幕上应用的消息推送,就会产生使用手机的强烈愿望。这样就形成了触发-行为-奖励-强化这样一个模式,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长时间使用手机极易导致手机成瘾。
(三)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共同创立的。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能够自我激励,取得进步,并且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就像一个金字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来满足。最底层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包括食物,呼吸,睡眠等;第二层次为安全的需求,包括人生安全,财产安全等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并称为基本需求;第三层次是爱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归属感,以及家人和朋友,爱的需求也称为社会需求;第四层次的需求是尊重的需求,人们都希望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最顶层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也称为全面潜能实现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是至下而上逐级满足,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心理与行为的问题,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
研究发现,孤独感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成瘾,自尊水平较低的个体也容易出现手机成瘾,此外,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是导致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不管是孤独还是低自尊,或者是没有社会支持,归根到底就是社会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与父母有代沟,在校不善于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现今的大学生陷入了一种相对孤独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让个体产生焦虑和痛苦等负性情绪。成瘾行为的潜在动机是减轻各种负性情绪,使人暂时逃避痛苦。而通过使用手机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心里满足,他们在微信微博朋友圈中找到了亲密感;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就感;在短视频中获得了闲适感。手机很好的舒缓了大学生因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使其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手机的过度使用,又会导致大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流,导致其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二、如何避免大学生手机成瘾
(一)个人方面
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多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避免一个人产生孤独,无助,痛苦等情绪。此外在学习或者工作中,自觉将手机远离自己的视线,避免手机应用推送的消息激发心理渴求感。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手机当中安装一些诸如“我要早睡”“我要当学霸”等应用,将其扩展成限制长时间使用手机的特定应用。提醒自己有节制的使用手机,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自觉提高自控能力。放下手机,走出宿舍,走进教室,走向操场。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首要场所,而亲子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较差的亲子关系会导致个体手机成瘾的风险。作为父母应该跟学校加强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且经常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表示支持和理解。
多鼓励,少批评,避免溺爱,忽视,专制等情况的发生,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降低他们手机成瘾的风险。通过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加强对大学生身心关怀,加强心理学知识对手机成瘾学生的咨询和治疗。笔者坚信,手机成瘾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
(三)学校方面
1.固定场所禁止使用手机会议室等场所,加大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处罚力度。比如浙江警察学院推出的了无手机课堂,每个班都安装手机袋,在上课前,同学们把手机调成静音,自觉将手机放入手机袋。下课之后取回手机,在课上违规使用手机会有严厉的处罚。此项措施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大力加强宣传学校应利用宣传橱窗,宣传单以及讲座、班会和新媒体等渠道,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向学生讲解过度使用手机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3.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对学校社团的支持和帮扶力度,提高校园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的广泛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彼此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信,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精神上远离空虚和无聊。自觉从沉迷手机的状态下走出来。
4.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手机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控力,帮助学生摆脱手机的诱惑。
此毕业论文针对于当下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大学生手机成瘾进行心理学上的研究,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个方面进行深层及的分析,并从个人、家庭、学校方面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从事教育工作以及有此家庭问题的父母,给予帮助和解答。
- 上一篇:幼儿的自私原因之心理学研究
- 下一篇:消费心理学与网络营销之间关系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心理学]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心理学]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心理学]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心理学]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心理学]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心理学]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心理学]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心理学]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心理学]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心理学]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