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广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
作者:admin时间:2019-09-16 01:54:15阅读:394来源:本站
李广形象对后世的影响,该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往往把它放在时代的背景去论述的,让我们看到在当时对于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李广这一形象的刻画,以及描述。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史记》的安排上,卫青的诸多副将中只有李广设有专传,就连功名显赫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传也是附在卫青传之后,可以想见司马迁对李广的重视程度,这既是司马迁的思想感情的价值取向,也是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才思想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司马迁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挑重担而毫不推辞的先秦士风的留恋、推崇和效尤,具有司马迁特有的理想色彩 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李将军列传》对汉以后文学作品有深刻的影响,人们曾用许多种文学体裁表现李广的事迹。
在唐诗中,人们常常拿李广的事迹作题材来歌咏,表达诗人对李广的怀念、对战争的反思及体认。如陈子昂、王昌龄、王维、高适、李白、杜甫、卢纶、李商隐等,都有涉及李广事迹的诗作。“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吟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怀念李广事迹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深切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而沈彬的《塞下三首》之三:“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却出了边塞征戍使将军老难归乡的命运:贰帅将军李广利正因为有千夫不抵的壮勇才埋骨异域、死而有憾;李广将军正因为剑艺高强而丧生剑下,意思说两人的天赋的壮勇命定他们要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这虽是将军老难归乡的愤激之情,却恰恰揭示了人已沦为战争工具的可悲命运。对李广的悲剧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和发挥。
历代小说中,尤其是武侠类小说,更是随处可以见到李将军武艺高强、豪迈、洒脱的影子。《三国演义》关羽温酒斩华雄、赵云长坂坡救主等。《水浒》中的“小李广”花荣甚至直接以李广为绰号,直到现代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身上都能找到李将军的身影。
- 上一篇:浅析政治视角下的春秋女性形象
- 下一篇:浅析中日两国历史关系的发展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史学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史学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史学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史学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史学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史学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史学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史学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史学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史学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