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志书竖发表的三个关键环节
作者:admin时间:2019-03-25 02:52:34阅读:332来源:本站
竖是志书编纂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 也是困难最大问题最多的阶段。从黑龙江省第二轮志书编践看, 要想搞好志书的竖, 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 确定好竖单元
竖单元也称竖基本层次或竖基本单位, 是志书横分篇目的最后一个层次, 也是竖内容的开始, 是志书横排竖的结合点。大家知道, 志书体例要求以事分类, 横排篇目。这是指在同一个层次上。同层次篇目确定后, 再根据事物之间的统属关系, 划分下一个层次的篇目, 以此类推。志书的篇、章、节、目就是根据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来的。但志书的篇目层次不能无休止地划分下去。从篇到章, 从章到节、从节到目……总要划分到某一层次结束, 然后再遵照这一层次标题所规定的内容开始竖, 这个层次就叫作竖单元。
例如《黑龙江省志·公路志》初稿共划分3 篇:公路、运输、管理。其中公路篇又划分为6章:公路路线、桥梁渡口、公路养护、公路机械、公路设计、路网规划。其中公路路线章又划分5 节: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其中国道节又划分若干目:北京—哈尔滨、北京—加格达奇、鹤岗—大连、黑河—大连、明水—沈阳、同江—哈尔滨, 等等。划分到目以后就不再划分了, 而是以目为基本单位, 开始一条公路路线一条公路路线地进行内容的竖。由此可见, 在《黑龙江省志·公路志》第一篇里, 目这个层次, 就是我们所说的竖单元。
志书中的竖单元和年鉴中的条目比较类似, 都具有以事名题, 一事一记的特点。一事一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在一个竖单元或一个条目里两事一记或几事一记, 就会造成事和事之间在记述上互相交叉, 互相割裂, 给读者以混乱的印象。例如黑龙江省某市志教育志试稿中一个竖单元“国际交流与科研” 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在这个竖单元中记述了两件事, 造成正文中一会儿记述国际交流, 一会儿记述科研, 结果哪件事也没能首尾连贯地记述好。与之相反,如果一事多记, 也就是说把同一件事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单元或条目中去记述, 就会把这一事物肢解开来, 造成头记一块, 尾记一块, 中间记一块, 不能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例如《黑龙江省志》某分志试稿中有一节叫“《条例》宣传” 。该节下分了3 个目作为竖单元, 分别叫作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很明显, 这是一件事的3 个阶段, 把它们分开记述, 难免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因此, 竖单元层次不能定得太高或太低, 否则就会出现以上这两方面的问题。
志书中的竖单元和年鉴中的条目也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年鉴中的条目一般都是确定在同一层次上, 而篇章节目体志书中的竖单元则不一定都确定在同一层次上。在这一点上, 志书比年鉴更科学更严谨。体例是为内容服务的。竖单元究竟应该确定在哪一个层次上, 不是由编纂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而是由该竖单元所要记述的内容决定的。由于事物之间在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方面有所不同, 决定了志书中的竖单元不可能也不应该都确定在同一层次上。
例如《黑龙江省志·体育志》设有田径和滑冰两节。在记述这两节内容的时候, 竖单元究竟应该确定在哪个层次上, 是否应该一致, 那就要进行认真分析了。黑龙江省的田径运动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水平一般, 也没有什么特点, 在志书中只要简略地记述其从1986 ~ 2005 年的发展变化, 反映出主要的经验教训就可以了。因此, 田径这一节的竖单元不应定得太低, 一般可定在节上, 最多再划分出径赛和田赛两个目。而滑冰就不一样了。黑龙江省的滑冰运动在全国位居第一, 在世界上也数得着, 拥有杨扬、申雪、赵宏博和姚滨等一批世界级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为祖国赢得过很多荣誉。这样的内容, 需要志书用大量篇幅, 浓墨重彩地去记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滑冰这一节的竖单元在层次上就必须下移。可以在节下划分出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两个目, 速度滑冰这个目又可以划分出短道速度滑冰和大道速度滑冰两个子目, 甚至短道速度滑冰这个子目还可以划分出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3 个细目。这样, 竖单元在层次上的不断下移,使志书有了更多的篇幅去记述更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 田径和滑冰两节竖单元层次的确定,完全是由这两节中所要记述的内容决定的。假如不是编纂《黑龙江省志》, 而是编纂《上海市志》或《辽宁省志》, 情况就不同了。由于上海市、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相比, 都是田径强, 滑冰弱,所以他们在确定竖单元的方法上就会和黑龙江省截然相反。滑冰的竖单元要定得高, 简略记述;田径的竖单元要定得低, 详细记述。可以在田径节下划分出田赛和径赛两个目, 田赛目下再划分出跳跃和投掷两个子目, 跳跃子目下再划分出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4 个细目。因此, 如何确定志书的竖单元, 不仅是方法问题, 更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编纂者只有对自己所要记述的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才能把志书竖单元确定好。
二 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
黑龙江省第二轮修志工作从整体上进入阶段后, 各地各单位在进行内容记述的时候, 普遍存在两种偏向。一是采用了编年体;二是成了总结报告。由于编年体平均笔墨, 逐年记述,重要的年份难以充分记述, 不重要的年份不得不记述, 必然导致重点不突出, 篇幅冗长的不良后果。总结报告体虽然突出了重点, 但由于高度综合概括, 没有把断限内20 年的历史成一条线,所以反映不出事业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与这两种法相比, 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的方法就比较好。所谓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 就是先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某项事业断限内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然后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记述具体内容。这种法的好处是既坚持了志书纵不断线的体例要求, 又突出了重点, 节省了篇幅。
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首先要确定好划分阶段的标准, 这就是事业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有大有小, 这里所说的变化, 是指那些带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例如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就是我党历史上带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转折点。以这个转折点为分水岭, 可以把我党执政后的历史划分为两大阶段。前阶段党在发表指导思想上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后阶段党在发表指导思想上则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如1992 年中共十四大, 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带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转折点。十四大之前是一个阶段,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十四大之后又是一个阶段,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划分阶段来记述, 可以使志书内容泾渭分明, 重点突出, 给读者以清晰明确的印象。同时, 抓住了变化, 还可以显现事业的兴衰起伏, 反映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这正是我们修志的目的所在。记述党和国家的历史如此, 记述一个地区或一条战线的历史也是如此。例如黑龙江省税务战线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 哈尔滨市1996 年原哈尔滨市和松花江地区的合并, 就都是该战线该地区断限内20 年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这些重大变化为分水岭, 可以把黑龙江省税务战线和哈尔滨市自1986 年至2005 年的历史自然而然地划分为两个阶段。实践证明, 一个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 一项方针政策的转变, 一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一件重要事件的出现, 等等, 都可能给一个地区或一条战线带来重大变化。我们在编纂志书的时候, 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重大变化, 并以这些重大变化为标准, 把要记述的某地区或某战线的历史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为进一步记述好志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 在以重大变化为标准划分阶段的时候, 不要受变化时间长短的限制。有的地区和单位在划分阶段的时候, 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整齐, 或3 年, 或5 年, 或10 年, 在时间上人为地追求一致, 结果却事与愿违, 既未能划分出真正的阶段, 又给内容记述造成混乱。只要发生重大变化, 长则几年, 十几年;短则一二年, 甚至几个月, 都可以划分阶段, 不要拘泥于时间的长短。例如农业战线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78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户农民开始进行试验到1982 年, 是试验阶段;从1982 年中央发布1 号文件推广这项制度, 但由于黑龙江省强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实行包产到户不符合黑龙江省省情, 因此使这项制度的推行拖延了2 年到1984 年, 是徘徊阶段;从1984 年黑龙江省全面推广这项制度到1990 年, 是推广阶段;从1990 年黑龙江省提出“要逐步建立起正常的土地流转机制” 到1997 年, 是发展阶段;从1997 年实行新一轮土地承包至今, 是进一步巩固阶段。在这5 个阶段中, 第一阶段是4 年, 第二阶段是2 年, 第三阶段是5 年, 第四阶段是7 年, 第五阶段是8 年。所以究竟以多长时间划分阶段, 是由事业的变化、也就是志书内容决定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逢变即分, 相同则合” , 说的是当事业发展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 编纂者就要注意划分阶段, 并在行文上另起段落;如果记述内容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 则应将这些内容合并为一个阶段, 并放在同一个段落中加以记述。“变则详记, 同则从略” , 指的是阶段划分完之后对资料的选择取舍。反映变化的资料要多花笔墨, 详细记述;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内容, 则作为过渡, 点到为止, 简略记述。
将志书断限内的历史划分阶段只是手段, 划分完阶段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记述好志书内容才是目的。按阶段记述志书内容, 主要是要记述好各个竖单元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关于这个问题, 我将在下面另题记述。这里我要强调的是, 在记述竖单元中各阶段内容的时候, 也要以一定的变化为标准, 选择那些具有标志性的年份、人物、事件和数据加以记述。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要用事物的发展变化, 体现工作的经验教训, 从而增强志书经世致用的功能。
综上所述, 搞好志书内容的分阶段记述, 深化志书的内容, 首先必须深化编纂者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编纂志书的时候, 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占有资料、熟悉资料;另一方面要严肃认真地分析资料、研究资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编纂者要善于学习, 掌握思想武器, 还要经常向有关领导和专家请教, 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搞好志书内容的分阶段记述, 编纂出精品佳志来。
三 好志书内容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由于竖单元的内容是志书内容的基本单位, 志书内容是竖单元内容的总和。因此, 要想好整个志书的内容, 必须首先好每个竖单元的内容。
好竖单元的内容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是从整体上好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或称开头、发展和结尾;二是从具体上好以上3 点中的典型事例。
竖单元的起点一般包括3 方面内容:第一是追溯历史前源, 就是把与该竖单元内容密切相关, 但在时间上却属于本轮修志断限前的事情作简要的追述。例如第二轮《哈尔滨市志》的记述上限是1991 年, 但在其农业篇农业综合章农村改革节减轻农民负担这一竖单元中, 该市志却从1984 年1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3 个“中央1 号文件” 《关于1984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起。追溯了当时哈尔滨市如何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 采取措施重点解决当时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收费多、摊派多、罚款多、集资多等问题, 一直追溯到1990 年。这样追溯的好处是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 为搞好1991 年以后内容的记述奠定基础, 使读者对事情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把握。在具体中, 不一定每个竖单元都需要追溯。追溯不追溯, 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即使需要追溯, 也不能追溯得太远, 并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第二是交待原因和背景, 这是每个竖单元都必不可少的内容。交待原因和交待背景是两回事。当我们记述某项事业的时候, 都需要先交待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从事这项事业, 或根据哪个上级文件的精神, 或遵照哪位领导的指示, 或贯彻什么会议的决定, 或根据哪一方面的需要, 等等。把这些清楚了, 就和后面我们要记述的这项事业是怎么干的, 干得怎么样等内容形成了因果关系, 从而使事情的记述做到有因有果, 线索清楚。这属于交待事情的原因。交待背景的开头也很多。交待原因和交待背景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其主要差别就在于交待原因是说明我们是受了谁或受了什么的要求而从事某项工作的;而交待背景则是说明我们是受到什么影响而从事某项工作的。
转折点是志书内容的主体部分, 一项事业的发展变化和经验教训主要是通过这部分内容反映出来的。由于这部分内容多, 篇幅长, 地位重要, 始终是我们修志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想好这部分内容, 除了应很好地把握事业的发展变化, 并以此为标准划分阶段外, 最关键的就是要好各个阶段中的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在起点和终点部分也有, 但较少, 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转折点这部分中。大家知道,志书体例要求述而不论, 编纂者有什么观点, 不能用直接议论的方法来表达, 而只能用事实和数据去显示, 叫“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这里的事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事例。由于典型事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所以能否好典型事例, 是衡量一部志书内容优劣的重要标志。典型事例包含着很深刻的经验教训, 需要我们浓墨重彩, 详加记述。起因、发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 各项要素都要齐全。记述好典型事例的同时, 还能为以事系人打下基础。现在一些志稿之所以以事系人不好,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典型事例记述得不好。在记述典型事例的基础上, 搞好以事系人, 不仅可以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还可以大大增强志书的可信性和可读性。
竖单元的终点主要是要记述好志书下限的现状。终点的内容也包括3 个方面:一是进行纵向对比, 反映事业取得的成就, 要以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 出事业是否发展了, 发展到什么程度;二是记述事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用事实和数据反映该事业发展后对本地区3 个文明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三是进行横向对比, 反映事业的地位。主要方法是通过与兄弟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同行业对比, 显示该事业已达到了什么水平, 处于什么位次。除了上述3 方面内容外, 竖单元的终点还允许在充分记述的基础上, 用简短的语言, 发表一些画龙点睛式的议论。通过这样的议论, 使志书观点得到升华, 加强志书用伟大的成就激励人, 用成功的经验教育人和用失败的教训警示人的作用。
一 确定好竖单元
竖单元也称竖基本层次或竖基本单位, 是志书横分篇目的最后一个层次, 也是竖内容的开始, 是志书横排竖的结合点。大家知道, 志书体例要求以事分类, 横排篇目。这是指在同一个层次上。同层次篇目确定后, 再根据事物之间的统属关系, 划分下一个层次的篇目, 以此类推。志书的篇、章、节、目就是根据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来的。但志书的篇目层次不能无休止地划分下去。从篇到章, 从章到节、从节到目……总要划分到某一层次结束, 然后再遵照这一层次标题所规定的内容开始竖, 这个层次就叫作竖单元。
例如《黑龙江省志·公路志》初稿共划分3 篇:公路、运输、管理。其中公路篇又划分为6章:公路路线、桥梁渡口、公路养护、公路机械、公路设计、路网规划。其中公路路线章又划分5 节: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其中国道节又划分若干目:北京—哈尔滨、北京—加格达奇、鹤岗—大连、黑河—大连、明水—沈阳、同江—哈尔滨, 等等。划分到目以后就不再划分了, 而是以目为基本单位, 开始一条公路路线一条公路路线地进行内容的竖。由此可见, 在《黑龙江省志·公路志》第一篇里, 目这个层次, 就是我们所说的竖单元。
志书中的竖单元和年鉴中的条目比较类似, 都具有以事名题, 一事一记的特点。一事一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在一个竖单元或一个条目里两事一记或几事一记, 就会造成事和事之间在记述上互相交叉, 互相割裂, 给读者以混乱的印象。例如黑龙江省某市志教育志试稿中一个竖单元“国际交流与科研” 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在这个竖单元中记述了两件事, 造成正文中一会儿记述国际交流, 一会儿记述科研, 结果哪件事也没能首尾连贯地记述好。与之相反,如果一事多记, 也就是说把同一件事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单元或条目中去记述, 就会把这一事物肢解开来, 造成头记一块, 尾记一块, 中间记一块, 不能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例如《黑龙江省志》某分志试稿中有一节叫“《条例》宣传” 。该节下分了3 个目作为竖单元, 分别叫作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很明显, 这是一件事的3 个阶段, 把它们分开记述, 难免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因此, 竖单元层次不能定得太高或太低, 否则就会出现以上这两方面的问题。
志书中的竖单元和年鉴中的条目也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年鉴中的条目一般都是确定在同一层次上, 而篇章节目体志书中的竖单元则不一定都确定在同一层次上。在这一点上, 志书比年鉴更科学更严谨。体例是为内容服务的。竖单元究竟应该确定在哪一个层次上, 不是由编纂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而是由该竖单元所要记述的内容决定的。由于事物之间在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方面有所不同, 决定了志书中的竖单元不可能也不应该都确定在同一层次上。
例如《黑龙江省志·体育志》设有田径和滑冰两节。在记述这两节内容的时候, 竖单元究竟应该确定在哪个层次上, 是否应该一致, 那就要进行认真分析了。黑龙江省的田径运动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水平一般, 也没有什么特点, 在志书中只要简略地记述其从1986 ~ 2005 年的发展变化, 反映出主要的经验教训就可以了。因此, 田径这一节的竖单元不应定得太低, 一般可定在节上, 最多再划分出径赛和田赛两个目。而滑冰就不一样了。黑龙江省的滑冰运动在全国位居第一, 在世界上也数得着, 拥有杨扬、申雪、赵宏博和姚滨等一批世界级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为祖国赢得过很多荣誉。这样的内容, 需要志书用大量篇幅, 浓墨重彩地去记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滑冰这一节的竖单元在层次上就必须下移。可以在节下划分出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两个目, 速度滑冰这个目又可以划分出短道速度滑冰和大道速度滑冰两个子目, 甚至短道速度滑冰这个子目还可以划分出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3 个细目。这样, 竖单元在层次上的不断下移,使志书有了更多的篇幅去记述更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 田径和滑冰两节竖单元层次的确定,完全是由这两节中所要记述的内容决定的。假如不是编纂《黑龙江省志》, 而是编纂《上海市志》或《辽宁省志》, 情况就不同了。由于上海市、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相比, 都是田径强, 滑冰弱,所以他们在确定竖单元的方法上就会和黑龙江省截然相反。滑冰的竖单元要定得高, 简略记述;田径的竖单元要定得低, 详细记述。可以在田径节下划分出田赛和径赛两个目, 田赛目下再划分出跳跃和投掷两个子目, 跳跃子目下再划分出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4 个细目。因此, 如何确定志书的竖单元, 不仅是方法问题, 更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编纂者只有对自己所要记述的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才能把志书竖单元确定好。
二 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
黑龙江省第二轮修志工作从整体上进入阶段后, 各地各单位在进行内容记述的时候, 普遍存在两种偏向。一是采用了编年体;二是成了总结报告。由于编年体平均笔墨, 逐年记述,重要的年份难以充分记述, 不重要的年份不得不记述, 必然导致重点不突出, 篇幅冗长的不良后果。总结报告体虽然突出了重点, 但由于高度综合概括, 没有把断限内20 年的历史成一条线,所以反映不出事业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与这两种法相比, 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的方法就比较好。所谓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 就是先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某项事业断限内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然后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记述具体内容。这种法的好处是既坚持了志书纵不断线的体例要求, 又突出了重点, 节省了篇幅。
分阶段记述志书内容首先要确定好划分阶段的标准, 这就是事业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有大有小, 这里所说的变化, 是指那些带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例如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就是我党历史上带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转折点。以这个转折点为分水岭, 可以把我党执政后的历史划分为两大阶段。前阶段党在发表指导思想上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后阶段党在发表指导思想上则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如1992 年中共十四大, 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带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转折点。十四大之前是一个阶段,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十四大之后又是一个阶段,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划分阶段来记述, 可以使志书内容泾渭分明, 重点突出, 给读者以清晰明确的印象。同时, 抓住了变化, 还可以显现事业的兴衰起伏, 反映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这正是我们修志的目的所在。记述党和国家的历史如此, 记述一个地区或一条战线的历史也是如此。例如黑龙江省税务战线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 哈尔滨市1996 年原哈尔滨市和松花江地区的合并, 就都是该战线该地区断限内20 年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这些重大变化为分水岭, 可以把黑龙江省税务战线和哈尔滨市自1986 年至2005 年的历史自然而然地划分为两个阶段。实践证明, 一个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 一项方针政策的转变, 一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一件重要事件的出现, 等等, 都可能给一个地区或一条战线带来重大变化。我们在编纂志书的时候, 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重大变化, 并以这些重大变化为标准, 把要记述的某地区或某战线的历史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为进一步记述好志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 在以重大变化为标准划分阶段的时候, 不要受变化时间长短的限制。有的地区和单位在划分阶段的时候, 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整齐, 或3 年, 或5 年, 或10 年, 在时间上人为地追求一致, 结果却事与愿违, 既未能划分出真正的阶段, 又给内容记述造成混乱。只要发生重大变化, 长则几年, 十几年;短则一二年, 甚至几个月, 都可以划分阶段, 不要拘泥于时间的长短。例如农业战线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78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户农民开始进行试验到1982 年, 是试验阶段;从1982 年中央发布1 号文件推广这项制度, 但由于黑龙江省强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实行包产到户不符合黑龙江省省情, 因此使这项制度的推行拖延了2 年到1984 年, 是徘徊阶段;从1984 年黑龙江省全面推广这项制度到1990 年, 是推广阶段;从1990 年黑龙江省提出“要逐步建立起正常的土地流转机制” 到1997 年, 是发展阶段;从1997 年实行新一轮土地承包至今, 是进一步巩固阶段。在这5 个阶段中, 第一阶段是4 年, 第二阶段是2 年, 第三阶段是5 年, 第四阶段是7 年, 第五阶段是8 年。所以究竟以多长时间划分阶段, 是由事业的变化、也就是志书内容决定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逢变即分, 相同则合” , 说的是当事业发展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 编纂者就要注意划分阶段, 并在行文上另起段落;如果记述内容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 则应将这些内容合并为一个阶段, 并放在同一个段落中加以记述。“变则详记, 同则从略” , 指的是阶段划分完之后对资料的选择取舍。反映变化的资料要多花笔墨, 详细记述;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内容, 则作为过渡, 点到为止, 简略记述。
将志书断限内的历史划分阶段只是手段, 划分完阶段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记述好志书内容才是目的。按阶段记述志书内容, 主要是要记述好各个竖单元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关于这个问题, 我将在下面另题记述。这里我要强调的是, 在记述竖单元中各阶段内容的时候, 也要以一定的变化为标准, 选择那些具有标志性的年份、人物、事件和数据加以记述。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要用事物的发展变化, 体现工作的经验教训, 从而增强志书经世致用的功能。
综上所述, 搞好志书内容的分阶段记述, 深化志书的内容, 首先必须深化编纂者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编纂志书的时候, 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占有资料、熟悉资料;另一方面要严肃认真地分析资料、研究资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编纂者要善于学习, 掌握思想武器, 还要经常向有关领导和专家请教, 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搞好志书内容的分阶段记述, 编纂出精品佳志来。
三 好志书内容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由于竖单元的内容是志书内容的基本单位, 志书内容是竖单元内容的总和。因此, 要想好整个志书的内容, 必须首先好每个竖单元的内容。
好竖单元的内容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是从整体上好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或称开头、发展和结尾;二是从具体上好以上3 点中的典型事例。
竖单元的起点一般包括3 方面内容:第一是追溯历史前源, 就是把与该竖单元内容密切相关, 但在时间上却属于本轮修志断限前的事情作简要的追述。例如第二轮《哈尔滨市志》的记述上限是1991 年, 但在其农业篇农业综合章农村改革节减轻农民负担这一竖单元中, 该市志却从1984 年1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3 个“中央1 号文件” 《关于1984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起。追溯了当时哈尔滨市如何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 采取措施重点解决当时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收费多、摊派多、罚款多、集资多等问题, 一直追溯到1990 年。这样追溯的好处是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 为搞好1991 年以后内容的记述奠定基础, 使读者对事情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把握。在具体中, 不一定每个竖单元都需要追溯。追溯不追溯, 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即使需要追溯, 也不能追溯得太远, 并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第二是交待原因和背景, 这是每个竖单元都必不可少的内容。交待原因和交待背景是两回事。当我们记述某项事业的时候, 都需要先交待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从事这项事业, 或根据哪个上级文件的精神, 或遵照哪位领导的指示, 或贯彻什么会议的决定, 或根据哪一方面的需要, 等等。把这些清楚了, 就和后面我们要记述的这项事业是怎么干的, 干得怎么样等内容形成了因果关系, 从而使事情的记述做到有因有果, 线索清楚。这属于交待事情的原因。交待背景的开头也很多。交待原因和交待背景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其主要差别就在于交待原因是说明我们是受了谁或受了什么的要求而从事某项工作的;而交待背景则是说明我们是受到什么影响而从事某项工作的。
转折点是志书内容的主体部分, 一项事业的发展变化和经验教训主要是通过这部分内容反映出来的。由于这部分内容多, 篇幅长, 地位重要, 始终是我们修志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想好这部分内容, 除了应很好地把握事业的发展变化, 并以此为标准划分阶段外, 最关键的就是要好各个阶段中的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在起点和终点部分也有, 但较少, 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转折点这部分中。大家知道,志书体例要求述而不论, 编纂者有什么观点, 不能用直接议论的方法来表达, 而只能用事实和数据去显示, 叫“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这里的事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事例。由于典型事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所以能否好典型事例, 是衡量一部志书内容优劣的重要标志。典型事例包含着很深刻的经验教训, 需要我们浓墨重彩, 详加记述。起因、发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 各项要素都要齐全。记述好典型事例的同时, 还能为以事系人打下基础。现在一些志稿之所以以事系人不好,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典型事例记述得不好。在记述典型事例的基础上, 搞好以事系人, 不仅可以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还可以大大增强志书的可信性和可读性。
竖单元的终点主要是要记述好志书下限的现状。终点的内容也包括3 个方面:一是进行纵向对比, 反映事业取得的成就, 要以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 出事业是否发展了, 发展到什么程度;二是记述事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用事实和数据反映该事业发展后对本地区3 个文明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三是进行横向对比, 反映事业的地位。主要方法是通过与兄弟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同行业对比, 显示该事业已达到了什么水平, 处于什么位次。除了上述3 方面内容外, 竖单元的终点还允许在充分记述的基础上, 用简短的语言, 发表一些画龙点睛式的议论。通过这样的议论, 使志书观点得到升华, 加强志书用伟大的成就激励人, 用成功的经验教育人和用失败的教训警示人的作用。
- 上一篇: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的探究
- 下一篇:浅谈一种和谐的性别文化———对“严婆”崇拜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民族史志]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民族史志]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民族史志]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民族史志]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民族史志]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民族史志]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民族史志]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民族史志]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民族史志]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民族史志]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