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历史论文>>近现代史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研究的主要成果

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研究的主要成果

作者:admin时间:2019-08-12 09:47:49阅读:355来源:本站
    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已有不少专著成果。近代历史毕业论文网了解到在美国方面,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五四运动的专著是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华裔学者陈曾焘的《五四运动在上海》、林毓生的《中国意识危机:五四时代的激烈反传统主义》、迈斯纳的《李大钊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以及施瓦茨的《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运动的遗产》等等。在日本方面, 有后藤基已的《五四学生运动论》、神山茂夫的《中国革命运动的分歧点——有关五四运动的评价》、竹内好的《五四运动》等专门性研究著作。在港台方面, 有陈少廷主编的《五四运动的回忆》、刘青峰主编的《历史的反响》等回忆性文章, 也有像胡适《纪念“五四”》这类反思性文章和汪祖荣主编的《五四研究论文集》等研究性专著。有关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专门性著作, 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本:
  
  第一, 周策纵所著的《五四运动史》。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叙述, 也对五四运动所牵涉的文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述。在这本著作中, 最突出的论点是作者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不同于胡适、蒋梦麟推崇五四运动的看法, 也不同于一些保守或反动派唱衰五四运动的意见, 周策纵提出:“五四运动的真正性质是知识和社会政治运动相结合, 以达到国家独立、个人解放, 和建立一个公正社会的现代化中国的目的。”[1]在周策纵看来,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发生了转变, 进而才由新文学形式又引申到绘画、雕刻和音乐等方面。
  
  第二, 陈约瑟所著的《五四运动在上海》。师从列文森的陈约瑟在研究五四运动时, 首先对五四运动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五四运动既不是新文化运动, 也不是受俄国革命的影响并由共产党知识分子所领导的运动, 而主要是中国人民的一个爱国反抗运动的政治行动, 并与新文化新思想运动相互结合。”[2]这种评价强调五四运动事件的独立性。除此之外, 作者还提出了上海的五四运动与北京的五四运动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样一个主要论点。
  
  第三, 由史华兹主编的《五四运动论文集》。在这部论文集中主要收录了六篇文章, 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问题出发, 对五四运动进行研究。
  
  除了专门性的研究著作, 海外中国学家中涌现了许多以研究中国五四运动为主题的博士论文。以美国中国学家所做的博士论文为例:陈真道的《上海的五四运动》关注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周昌龙的《周作人:新文化运动中一个平静的激进分子》以五四精英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发展为主题;傅朗的《恽代英与近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的出现:五四运动时期武汉的激进社团》转向对五四运动时期的社团组织的研究。美国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 研究的主题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变:从梳理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 到聚焦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 再到关注社团组织的变迁过程。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栏目下的历史论文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通过分析归纳, 笔者认为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 包括对五四运动的内涵、性质、起因、领导权等问题的研究。台湾学者汪荣祖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运动, 也是一场自由主义运动, 但不是马克思主义运动。[4]美国学者周策纵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 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 抵制日货运动, 以及新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种政治和社会改革。”[5]对于五四运动的性质, 海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三个问题:五四运动是否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五四运动仅是“排日运动”, 还是整体性的反帝国主义;如何理解五四运动与反封建传统。关于五四运动的起因, 周策纵认为五四运动之所以爆发不是因为十月革命带来的影响, 而是因为中国自身——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民众爱国热情的爆发, 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需要所激发的。对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 大多数港台学者否定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的骨干作用, 但是大部分海外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领导阶层是知识分子, 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 研究五四运动时期社会思潮的论战。在五四时期, 社会思潮非常活跃,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大景观。[6]有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 周策纵认为这一论战可以作为“增剧分裂开始的讯号”。李璜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的思想论战的结果是国家主义派与共产主义派被称为中国革命政治的两大主流。
  
  第三, 关于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关系的研究。海外学家承认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传播开来,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渠道和内容, 一些海外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对于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香港的司马璐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知识是经日本社会主义者介绍到中国来的。台湾的陈国祥认为在五四运动之后, 中共早期的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不具备独立解释的能力, 所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所接受的只是列宁式的马克思主义。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第四,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国内学者普遍认为,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而海外学者对于五四运动是否在思想和阶级上为中共成立提供条件这一问题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司马璐认为中共的成立完全是由共产国际一力促成的, 与五四运动关系不大。台湾的周玉山和联邦德国籍华人郭恒钰认为中共在成立时缺乏阶级基础和思想觉悟, 客观条件还未成熟, 所以不存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之说。
  
  第五, 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五四运动是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如何评价五四运动的功过?在日本史学界, 一种观点是以横山宏章为代表的学者, 他们认为五四运动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认为五四运动仍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活动[7];而以狭间直树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对于五四运动的功过之论, 大部分海外学者并不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是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承认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中国思想, 但同时也认为五四运动有弊端。本文是由58硕博毕业论文网提供的近代历史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得到大家。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近现代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近现代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近现代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近现代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近现代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近现代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近现代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近现代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近现代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近现代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