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管理论文>>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新时代公共管理领域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新时代公共管理领域

作者:admin时间:2019-09-23 06:35:18阅读:278来源:本站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公共管理是人类在顺应、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生利益关系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吸收西方政治思想的合理内核, 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分, 结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 形成了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新时期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着诸多新问题, 在历史视野和宏观背景中, 把握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核心内涵, 梳理其理论体系, 对我国新时代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 理论体系; 公共管理;
  现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尚未形成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的众多着作已流露出早期赋有时代特色的公共管理思想, 即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社会劳动的出现分化出人们的"私人性"和"社会性", 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野。"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1]为了更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公共权力机构得以产生, 公共管理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相辅相成。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发端, 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时期补充完善, 20世纪初进入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并逐渐发展为发表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性和历史性判断, 当前我国要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更好地开展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管理实践, 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的理论建设。新时代公共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挖掘其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生成逻辑
  古今中外思想体系的内容大多是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成就的基础上, 顺应制度的变迁而形成的。历史上一切社会制度都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找到其形成的依据,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胎生于人类思想史, 尤其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美国学者罗伯特·B·登哈特认为, 马克思的公共管理研究理论为公共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作为当代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种传统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2]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大多出现一种反映特定文化的倾向, 西方公共行政的特殊知识体系存在原生缺陷。因此, 探讨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 可以为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更多管理论文范文
  (一) 以西方政治思想的合理内核为理论来源
  "随着原始社会解体以后, 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 国家也随之产生, 并发展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公共管理在这个时期形成了。"[3]英国学者汉娜·阿伦特评价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是雅典城邦国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重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模式为之奠定了基础。17世纪西欧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 它明确界定了"自由个人"是构成稳定社会基础的概念, 马克思从自由主义中抽离出"完整个人"和"个人自主"的思想, 认为它们必须在激进的革命实践中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在进一步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进行深刻批判后,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立足人民群众, 实现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遵循, 勾勒出未来理想社会--私有制消失, 国家被自由人所取代的公共管理模式。马克思还吸取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 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一是"社会是独立成员的联合", 即公民社会的动力是个体成员的特殊需要和个人利益, 国家行政的基础是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需要, 二者间的矛盾必须借助国家力量才能得以解决;二是"国家至上"的思想, 即国家作为公共权力的承载者, 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具有绝对的控制力, 借此实施管理以化解社会矛盾并维护公共利益。"资本来到人世间, 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 它是在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时期就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永恒性, 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改变现实社会, 其中不乏创造性思想的光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由社会制度更替的原因推及出政治变迁的原因;勾勒出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蓝图, 为马克思公共管理理想模型提供素材。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吸收继承了西方众多政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 古希腊政治思想为其建构了理论框架, 欧洲自由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基本价值, 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展示了公共管理领域的辨证视野, 空想社会主义为其提供了直接素材。它是各种理论创新发展的整合体, 这一新的公共管理理念拓展了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方向, 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 于批判继承中发展演进的路径选择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后, 无产阶级公共管理思想的雏形随之出现。在欧洲奉行黑格尔"一切权力来源于国家"的国家主义思想的背景下, 马克思在群众史观的哲学基础上对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做出了界定, 指出社会优于国家, 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基础和前提, 公民社会决定着国家的存在;二是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抽象孤立地看待人与自然、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学说,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历史的主体。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人们的需要分化为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二者间的矛盾对抗产生了国家。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随着阶级消失、国家消亡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公共管理在公共权力和社会中将丧失其支配属性, 并对客体的分配和领导的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自由的个体将取代国家承担社会责任的管理。同时,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传统的政府功能确有力不从心之感, 公共服务回归社会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5].这种从原始到国家再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公共管理演进形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9至1883年间致力于分析资产阶级国家公共管理的缺陷, 此后, 恩格思在1884-1893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公共管理思想, 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国家公共管理的科学设想:国家和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国家包含政治理性的实现和法律的合理化;法律不是一种压制手段, 而是普遍存在于各种规范中的约束, 不依赖于某些个体的自由。
  (三)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核心意涵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突破了传统狭隘的公共管理理念, 通过分析不同社会形态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全面准确地把握了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产生了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公共管理就是人类在此过程中发生利益关系的必然产物, 是管辖社会公共事务的客观要求。早在氏族社会时期政治实践活动即公共权力便开始萌芽, 但当时仅以氏族武装力量的形式表现出来, 公共权力还未分化为独立的存在, 它代表氏族社会全部居民的利益, 且能够较好的与全体成员相融合。国家产生后, 公共权力成为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此基础上公民权利从公共权力中解放出来, 实现了最高层次的回归。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以法律为依据, 以公共需要为起点,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体现出的革命性、人本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与西方资产阶级公共管理理论有着本质区别, 它实现了人类公共管理思想史上的深刻变革, 为无产阶级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二、新时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概况
  我国公共管理事业是立足国情、顺应体制而展开的, 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逐渐形成了公共管理行政化的模式。随着计划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变, 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 我国经济呈现长期向好的态势。但是与此同时, 传统公共管理体系的滞后性和非适应性等缺点逐渐显露, 主要表现为:公共管理主体强化部门权限, 始终无法真正实现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的实质性转变;公共事业组织行政化, 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政策决策多从自身利益出发, 没有很好的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岗位设置模糊, 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传统管理方式效率较低, 无法建立科学高效的平衡机制, 从而无法为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十九大以来, 我国公共管理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 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 形成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共治。纵观中国公共管理的改革历程, 主要是围绕机构和职能的调整创新来进行, 由于非经济领域较之经济领域改革相对滞后, 因此进程缓慢, 也出现了机构重置、管理僵化、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等问题。从根本上说, 新时期中心点是公共管理模式的改革与重构, 其目的是要实现公共管理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协调与整合, 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管理理念灵活转变, 政府力量介入社会公共生活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得到调整;人治色彩趋向淡化, 法制建设得到增强;管理模式从政治导向、管理导向转向服务导向;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占据了基础性地位;第三部门组织的影响力以及制约公共权力的可行性与力度不断增强;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日益得到维护和实现。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公共管理有了新的要求, 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管理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 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新变化
  新时期中国公共管理改革借鉴了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中的经验, 树立效率的核心理念, 恰当地引进私人部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力求将各种模式的合理成分进行有机结合, 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体制。首先, 公共管理主体范围的拓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管理的主体由政府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延伸到除私人企业和私人机构外的非盈利组织和公共企业。新时期政府职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政府与市场、社会和公众的关系也随之改变, 非营利性组织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能。虽然这些非营利组织力量微弱, 但从长远看它们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次, 公共管理的目的性质发生转变。新的公共管理相较于传统管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提供,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的建设、维护和发展, 也更加注重实现效率和公平。再次, 公共管理重视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使用。在公共管理中普遍吸收和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 主要包括--"编制战略计划、加强领导与管理、推进组织变化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公共预算、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6]这些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和执行工具。最后, 公共管理强调结果导向和责任制考核。过去公共管理只重视管理过程, 轻视管理结果, 忽视了公共责任的追究。新时代的到来, 公共管理的"任务导向""结果导向"等方面得到重视, 逐渐建立和发展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监督机制来实现公共管理主体的目标, 从而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总体上看, 我国对公共管理模式的选择并不是新模式之间及新旧模式之间的互斥选择, 而是实现二者的相容与互补。
  (二) 当前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公共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公共管理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治理能力, 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的治理能力与现代化目标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为治理能力不足, 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公共事业企业普遍具有的自然垄断性以及政府扶持下出台的一些同行业限制性措施, 导致公共管理部门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 使公共管理部门缺乏竞争和市场意识, 对市场的敏感性差, 危机意识淡薄, 以及低效率的政策落实无形中带来了社会公共管理的成本。其次, 公共管理部门缺乏规范的管理力度。新时代下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冲击了传统的政府信任模式, 给政府垄断性话语权带来了威胁, 无论是实体还是当前网络化虚拟的公共管理, 乃至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跨国公共管理, 都因缺乏必要的规范管理而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同时, 由于公共管理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团体的日益增加, 出现了工作不对称、权责不明确、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不稳定、组织文化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和技术操作手段不充分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难题。再次, 公共管理部门忽视组织弹性化管理的弊端。一些具有潜在效益和睡眠效应的项目往往因其成果不能立竿见影而被撤销, 公共组织逐渐倾向于寻求短期效益的行为, 侧重于易量化、可带来显着收益的项目;作为整体性利益的代表, 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公共服务趋于淡化, 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权益无法得到有力维护;组织经常性的裁员和临时性雇员将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 损害组织的稳定性, 弱化员工的工作责任感, 从而进一步降低公共服务的价值。
  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合理性缺失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市场导向和管理职能界定不明确。"在公共市场中, 某些顾客可能运用其拥有的权力消弱公共部门追求最广泛公共利益的能力, 而那些按市场规则行事的公共组织往往会放弃那些他们认定无价值或无利可图的顾客。"[7]新时期市场具有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报酬机制, 这种过分倾向于市场的导向忽视了由于市场交易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及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有效分配等问题造成的"市场失灵", 市场原则的泛化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管理职能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公共部门职能间的交叉现象无法明确量化, 难以实现企图借助市场力量使要素间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社会公正、维护正义的理想。第二, 过度强调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共同点。公共管理新模式认为公私管理是相通的, 强调管理的一般性, 主张用企业精神改造公共部门。澳大利亚学者欧文·休斯探讨了公私部门的差异并指出,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至少像它们在某些方面彼此相似一样, 在另一方面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其差异性比相似性更重要".[8]如公共部门推行的绩效工资方案能否实施取决于政府能够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准确衡量。在现实中, 衡量公共部门中工作人员的贡献和绩效这一不确定性考核大大缩小了绩效工资的使用范围, 将其限制在可直接进行交易服务的市场或可直接测量服务的公共部门。第三, 标准化旧机制倾向结果导向。我国公共管理坚持以规则为本的事前控制, 主要实行政治官员负责制, 工作中执行如何避免错误而不是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消极责任机制。公共管理发展进入新时代, 应实现从旧机制向以结果为本的事后控制、实现任务的积极新责任机制转变。绩效评估取决于明确的目标, 而明确的、可定量评估的目标通常是短期见效的, 这导致公共管理组织片面追求短期效益, 而对于长期性的、效果难以估计的政策目标缺乏兴趣, 从而造成对社会长远利益的损害。
  三、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的理论特质, 要充分发掘其当代价值。在理论价值方面, 它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公共管理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是正确认识西方公共管理思想的精神武器;在实践价值方面,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是建设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依据, 为我国建设廉洁、民主、高效、令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庞大的理论体系中, 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要义和生成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理论是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二) 批判吸收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思想武器
  我国公共管理批判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政府管理及改革的经验, 但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和新的历史方位, 对其批判借鉴、创新发展。无论是在公共管理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改革实践中, 西方国家都走在公共管理的前沿, 因此要理清思路少走弯路, 适时剔除部分不适合现实的情况。同时不能忽视发展趋势, 将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公共管理改革的立足点和目标, 还应注意到中西方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 在吸收和借鉴时依据本国现状加以创造性地利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并未改变其为资产阶级公共利益服务的根本性质, 因此我国要对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层次的辩证研究, 吸收其有利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因素,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 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精髓要义
  以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为理论依据, 总结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明确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有利于探寻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作为社会主义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体制也必须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因此深化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吸收和运用不能仅限于文本研究, 而应该选择性地吸取马克思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并付诸改革的实践, 例如:转变政府职能, 合理配置政府和社会的权利;增强政府的服务性与合作性, 激发社会活力和公众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公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力图实现更宽领域的管理民主化;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构建信息公正、公开、透明与互动, 提升对社会公众的认知, 将政府的公共管理置于社会群众的监督之下, 使社会组织和公众信任、理解和支持政府, 真正实现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
  (四) 建设高效民主和服务型政府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的本质和规律, 为我国新时代政府机制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结合我国新阶段的国情探析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公共管理是拥有公共权力的机构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协调和控制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经济基础决定公共管理的性质, 市民社会决定并制约国家的公共管理"[9], 可以看出在公共管理中我国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改善和优化中国的公共管理, 必须把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转型的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处理社会事务中围绕主要矛盾, 诚信公平地创造出更多价值,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基。因此从本质上说, "政府应该是一个服务机构, 即为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歧视的公共服务"[10].现阶段需要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吸收了人类思想史、欧洲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而产生的。新时代下, 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作为我国推进和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理论法宝和行动指南,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无论是政府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 都要稳中求进, 不断调整、适应新情况, 应对新问题。建构以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管理, 只是新时代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满期待的开端, 是一个远未完结的主题,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公共管理]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公共管理]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公共管理]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公共管理]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公共管理]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公共管理]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公共管理]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公共管理]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公共管理]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公共管理]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