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初《津关令》的立法目的
作者:admin时间:2019-03-29 01:20:57阅读:366来源:本站
一、控制大量人口以维护统治
在古代社会,人口兼有社会的主要生产者、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兵役的主要来源等多重属性,因而是统治者增强实力,维护统治的重要资源。控制大量的稳定的人口历来是统治者施政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这也是汉初颁布《津关令》所要达到的一大目标。战国时,梁惠王就曾向孟子请教,“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指向的就是人口问题。秦末战乱频仍,人民或死于战火,或避乱于山泽之间。到西汉立国,政府所能控制的人口已经少而又少。史载,“初,高祖封功臣为列侯百四十有三人。时兵革之余,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十二三。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尤其严峻,“楚汉战争结束时,关中残存的人口很少,从惠帝时仅五十万左右推算,当时人口不满四十万” 。不难理解,实际控制人口的不足是汉初统治者的一大“心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津关令》第一条“越塞阑关令”应运而生。令文称:一、御史言,越塞阑关,论未有令。请阑出入塞之津关,黥为城旦舂;越塞,斩左止(趾)为城旦;吏卒主者弗得,赎耐;令、四八八丞、令史罚金四两。智(知)其请(情)而出入之,及假予人符传,令以阑出入者,与同罪。其非所为而擅为传出入津关,以四八九传令、阑令论,及所为传者。又规定,“诸诈袭人符传出入塞之津关,未出入而得,皆赎城旦舂;将吏智(知)其请(情),与同罪” 。也就是说,汉初人员出入津关必须有政府颁发的符、传,并接受守关官吏的盘查。违者将视情节处以刑罚,相关人员负连带责任。而之所以汉初统治者如此大费周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检括人口,增加编户齐民。战乱以来人口的急剧流失,使得增加民数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高祖五年(前202)春二月,刘邦即位为皇帝,五月便下诏书指向户籍问题。“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在以优厚的条件诱使人民自觉纳入到汉王朝编户齐民下的同时,派官吏督促,以期显著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数量。然而,这一政策的成效似乎并不明显。
至高祖八年(前199),政府在户籍问题上的态度便强硬了起来。这年十月,南郡处理了一起“狱吏舍匿无名数男子的案件”,并由此引发了一项新的法令,要求尚未纳入到编户齐民体制的民众自觉申报户口,违者处以不得赎免的惩罚。“令曰:诸无名数者,皆令自占书名数,令到县道官盈卅日,不自占书名数者,皆耐为隶臣妾,锢,勿令以爵、赏免;舍匿者与同罪。”虽然此“令”未必从属于《津关令》的条文,但把检括人口作为一个背景来探讨《津关令》颁布的出发点,也可说是站得住脚的。其次,防止“实关中”人口逃亡。面对立国之初关中凋敝,人口稀少的局面,高祖七年(前200),刘邦接受娄敬“实关中”的建议,将“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共计十万余口,迁到关中居住。被迁至关中的故六国贵族之后以及豪强之家,与其说响应新政权的号令,毋宁说屈从于武力的威慑。这些人既在故地治有产业,又习惯于故土人情,所以被迁入关中的人难免心有怨言。而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代的人有着浓厚的故国情结。《史记》、《汉书》为故六国人立传多交待其“国”说明了这一点,如“张耳者,大梁人也”、“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史记》),“陆贾,楚人也”、“朱建,楚人也”、“娄敬,齐人也”(《汉书》)。因此,一旦有机会,这些被迫迁徙关中的人口便设法逃回故国。
二、抓住黄金以稳定经济
虽然尚无证据表明汉初所设津关有征收关税的性质,但《津关令》的颁布则有经济目的。从令文上看,这点是明确的。“其令扜关、郧关、武关、函谷【关】、临晋关,及诸其塞之河津,禁毋出黄金、诸奠黄金器及铜。”“其令诸关,禁毋出私金器、铁。其以金器入者,关谨籍书。出,复以阅,出之。”汉初政府对“黄金”、“黄金器”、“铜”等贵金属输出关中的明确禁令,实际上是要把黄金掌握在政府手中。禁令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当时黄金执行着货币职能,而铜执行着部分货币职能。在汉初百废待兴的形势下,稳定货币是汉王朝巩固统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事实上,货币的重要性在秦时已为人所认识。秦统一全国后,以黄金与铜为国家法定货币。按《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近似地可以认为,秦朝执行了金铜双本位的币制。
至汉立国,因袭秦制,仍以金、铜为国家法定货币。所不同的是,改黄金计量单位“溢”为“斤”,而铜钱币制在开放私铸的影响下,较秦朝远为紊乱。从高祖“令民铸荚钱”,到高后二年(前186)“铸八铢钱”、六年铸“五分钱” 、文帝五年(前175)铸“四铢钱” 、武帝建元元年到元鼎二年又有五次改币制,直至武帝元鼎四年(前113 年)铸“上官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币制从此才较为稳定。即在《津关令》的颁布时间范围内,汉朝通行的铜币为“荚钱”,而这种铜币是允许私铸的。如此一来,货币发行量就失去了控制,随之而起便是“通货膨胀”。史载,“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在此的情况下,“黄金”成为汉初的“硬通货”,更好地发挥“黄金”的货币职能成为汉朝稳定经济秩序的必然选择。
三、蓄马匹、广铜铁以整军备
前文提到《津关令》对铜、铁出关的限制。而《津关令》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马匹的限制。在现存18 则令条中,有8 则与马匹相关,陈伟将这些令条统称为“涉马诸令”。涉马诸令不厌其烦地规定买马程序,并有对马匹通关的严格管制。总的来说,不论铜、铁,还是马匹,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军事资源,因而,汉初对铜铁、马匹的严格限令,其直接目的当与整顿军备有关。日本学者大庭修认为,“这是本来以军事理由来限制输出,可见汉代关津原则的性质是以军事警察为目的的”。众所周知,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即位为皇帝定都洛阳。后听从娄敬的建议,当年迁都关中。娄敬建言说,“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可见,汉初政权远非稳固,故六国贵族仍有实力威胁刘姓江山。高祖七年(前200),刘邦亲征韩王信为匈奴困于白登长达七日之久,更暴露出军事上的不足。因此,汉王朝不得不采取措施整顿军备,以应对可能的威胁。
“马匹”成为西汉政府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在西汉,马匹不仅仅是传驿系统下的主要交通工具,更是组建强大骑兵的先决条件。汉初统治者对骑兵战术意义的认识是具体而深刻的。公元前204 年彭城之战,刘邦集结了一支五十六万人的部队伐楚,却被项羽率领的三万骑兵打得大败,一战损失十多万士卒。汉军只得沿山路向南逃,又在灵璧东的睢水被项羽骑兵追上,于是“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以至于“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对刘邦来说,这是血与泪的教训。此后不久,刘邦便组建了汉军骑兵部队,并很快尝到了胜利的甜头。“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 。
在古代社会,人口兼有社会的主要生产者、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兵役的主要来源等多重属性,因而是统治者增强实力,维护统治的重要资源。控制大量的稳定的人口历来是统治者施政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这也是汉初颁布《津关令》所要达到的一大目标。战国时,梁惠王就曾向孟子请教,“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指向的就是人口问题。秦末战乱频仍,人民或死于战火,或避乱于山泽之间。到西汉立国,政府所能控制的人口已经少而又少。史载,“初,高祖封功臣为列侯百四十有三人。时兵革之余,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十二三。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尤其严峻,“楚汉战争结束时,关中残存的人口很少,从惠帝时仅五十万左右推算,当时人口不满四十万” 。不难理解,实际控制人口的不足是汉初统治者的一大“心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津关令》第一条“越塞阑关令”应运而生。令文称:一、御史言,越塞阑关,论未有令。请阑出入塞之津关,黥为城旦舂;越塞,斩左止(趾)为城旦;吏卒主者弗得,赎耐;令、四八八丞、令史罚金四两。智(知)其请(情)而出入之,及假予人符传,令以阑出入者,与同罪。其非所为而擅为传出入津关,以四八九传令、阑令论,及所为传者。又规定,“诸诈袭人符传出入塞之津关,未出入而得,皆赎城旦舂;将吏智(知)其请(情),与同罪” 。也就是说,汉初人员出入津关必须有政府颁发的符、传,并接受守关官吏的盘查。违者将视情节处以刑罚,相关人员负连带责任。而之所以汉初统治者如此大费周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检括人口,增加编户齐民。战乱以来人口的急剧流失,使得增加民数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高祖五年(前202)春二月,刘邦即位为皇帝,五月便下诏书指向户籍问题。“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在以优厚的条件诱使人民自觉纳入到汉王朝编户齐民下的同时,派官吏督促,以期显著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数量。然而,这一政策的成效似乎并不明显。
至高祖八年(前199),政府在户籍问题上的态度便强硬了起来。这年十月,南郡处理了一起“狱吏舍匿无名数男子的案件”,并由此引发了一项新的法令,要求尚未纳入到编户齐民体制的民众自觉申报户口,违者处以不得赎免的惩罚。“令曰:诸无名数者,皆令自占书名数,令到县道官盈卅日,不自占书名数者,皆耐为隶臣妾,锢,勿令以爵、赏免;舍匿者与同罪。”虽然此“令”未必从属于《津关令》的条文,但把检括人口作为一个背景来探讨《津关令》颁布的出发点,也可说是站得住脚的。其次,防止“实关中”人口逃亡。面对立国之初关中凋敝,人口稀少的局面,高祖七年(前200),刘邦接受娄敬“实关中”的建议,将“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共计十万余口,迁到关中居住。被迁至关中的故六国贵族之后以及豪强之家,与其说响应新政权的号令,毋宁说屈从于武力的威慑。这些人既在故地治有产业,又习惯于故土人情,所以被迁入关中的人难免心有怨言。而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代的人有着浓厚的故国情结。《史记》、《汉书》为故六国人立传多交待其“国”说明了这一点,如“张耳者,大梁人也”、“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史记》),“陆贾,楚人也”、“朱建,楚人也”、“娄敬,齐人也”(《汉书》)。因此,一旦有机会,这些被迫迁徙关中的人口便设法逃回故国。
二、抓住黄金以稳定经济
虽然尚无证据表明汉初所设津关有征收关税的性质,但《津关令》的颁布则有经济目的。从令文上看,这点是明确的。“其令扜关、郧关、武关、函谷【关】、临晋关,及诸其塞之河津,禁毋出黄金、诸奠黄金器及铜。”“其令诸关,禁毋出私金器、铁。其以金器入者,关谨籍书。出,复以阅,出之。”汉初政府对“黄金”、“黄金器”、“铜”等贵金属输出关中的明确禁令,实际上是要把黄金掌握在政府手中。禁令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当时黄金执行着货币职能,而铜执行着部分货币职能。在汉初百废待兴的形势下,稳定货币是汉王朝巩固统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事实上,货币的重要性在秦时已为人所认识。秦统一全国后,以黄金与铜为国家法定货币。按《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近似地可以认为,秦朝执行了金铜双本位的币制。
至汉立国,因袭秦制,仍以金、铜为国家法定货币。所不同的是,改黄金计量单位“溢”为“斤”,而铜钱币制在开放私铸的影响下,较秦朝远为紊乱。从高祖“令民铸荚钱”,到高后二年(前186)“铸八铢钱”、六年铸“五分钱” 、文帝五年(前175)铸“四铢钱” 、武帝建元元年到元鼎二年又有五次改币制,直至武帝元鼎四年(前113 年)铸“上官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币制从此才较为稳定。即在《津关令》的颁布时间范围内,汉朝通行的铜币为“荚钱”,而这种铜币是允许私铸的。如此一来,货币发行量就失去了控制,随之而起便是“通货膨胀”。史载,“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在此的情况下,“黄金”成为汉初的“硬通货”,更好地发挥“黄金”的货币职能成为汉朝稳定经济秩序的必然选择。
三、蓄马匹、广铜铁以整军备
前文提到《津关令》对铜、铁出关的限制。而《津关令》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马匹的限制。在现存18 则令条中,有8 则与马匹相关,陈伟将这些令条统称为“涉马诸令”。涉马诸令不厌其烦地规定买马程序,并有对马匹通关的严格管制。总的来说,不论铜、铁,还是马匹,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军事资源,因而,汉初对铜铁、马匹的严格限令,其直接目的当与整顿军备有关。日本学者大庭修认为,“这是本来以军事理由来限制输出,可见汉代关津原则的性质是以军事警察为目的的”。众所周知,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即位为皇帝定都洛阳。后听从娄敬的建议,当年迁都关中。娄敬建言说,“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可见,汉初政权远非稳固,故六国贵族仍有实力威胁刘姓江山。高祖七年(前200),刘邦亲征韩王信为匈奴困于白登长达七日之久,更暴露出军事上的不足。因此,汉王朝不得不采取措施整顿军备,以应对可能的威胁。
“马匹”成为西汉政府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在西汉,马匹不仅仅是传驿系统下的主要交通工具,更是组建强大骑兵的先决条件。汉初统治者对骑兵战术意义的认识是具体而深刻的。公元前204 年彭城之战,刘邦集结了一支五十六万人的部队伐楚,却被项羽率领的三万骑兵打得大败,一战损失十多万士卒。汉军只得沿山路向南逃,又在灵璧东的睢水被项羽骑兵追上,于是“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以至于“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对刘邦来说,这是血与泪的教训。此后不久,刘邦便组建了汉军骑兵部队,并很快尝到了胜利的甜头。“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 。
- 上一篇:浅析合法性判准的道德性:重访哈特富勒之争
- 下一篇:浅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依法治国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法理法史]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法理法史]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法理法史]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法理法史]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法理法史]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法理法史]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法理法史]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法理法史]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法理法史]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法理法史]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